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褒女惑周

褒女惑周

《诗.小雅.正月》:“赫赫宗周褒姒灭之。”又《史记.周本纪》载:周幽王废申后及太子宜臼,立宠妃褒姒为后,姒子伯服为太子。褒姒不轻笑,幽王举报敌警的烽火戏之。诸侯见而率兵勤王,却无敌寇。褒姒见诸侯被愚弄而大笑。后申侯与西戎攻,幽王再举烽火而诸侯莫至。幽王被杀,褒姒被虏,室财赂被抢掠一空,导致西周灭亡。后因以“褒女惑周”为君主荒淫、女宠祸国的典故。唐李白《雪谗诗赠友人》:“妲己,褒女惑,天维荡覆,职此之由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褒姒(si) 不好笑,幽王欲其笑万方,故不笑。幽王为烽燧大鼓,有寇至则举烽火。诸侯悉至,至而无寇,褒姒乃大笑。幽王说 (悦) 之,为数举烽火。其后不信,诸侯益亦不至。……西夷犬戎攻幽王。幽王举烽火征兵,兵莫至。遂杀幽王骊山下,虏褒姒,尽取周赂而去。”

【今译】周幽王宠爱褒姒,褒姒不爱笑,幽王想尽办法让她笑,可褒姒仍然不笑。幽王原来准备有烽燧和大鼓,有外敌入侵就举烽火报警。这次举烽火,诸侯都起兵来救援,来到却没有敌寇,褒姒见诸侯混乱的样子大笑。幽王很高兴,于是几次举烽火。这样失信于诸侯,他们再也不来上当了。后来西方外族犬戎攻打幽王,幽王举烽火召诸侯来救,但谁也不来。犬戎在骊山下将幽王杀死,将褒姒虏走,并把周的财宝也抢走了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女色惑乱亡国。

【典形】 褒女惑周、褒女笑、烽火戏诸侯、举烽、举火取笑、伪烽、周惑褒姒、周褒、周为褒丧。

【示例】

〔褒女惑周〕 唐·李白《雪谗诗赠友人》:“妲己灭纣,褒女惑周。天维荡覆,职此之由。”

〔褒女笑〕 唐·李商隐《华清宫》:“未免被他褒女笑,只教天子暂蒙尘。”

〔烽火戏诸侯〕 元·郑廷玉《楚昭王疏者下船》:“俺不曾创盖摘星楼,又不曾烽火戏诸侯。”

〔举烽〕 宋·苏轼《骊山三绝句》之二:“几变雕墙几变灰,举烽指鹿事悠哉。”

〔举火取笑〕 元· 白朴《梧桐雨》:“须不似周褒姒举火取笑,纣妲己敲胫觑人。”

〔伪烽〕 晋·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举伪烽以沮众,淫嬖褒以纵慝。”

〔周惑褒姒〕 宋·汪元量《余将南归燕赵》:“周惑褒姒烽火起,纣惑妲己贤人死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曲台

    168 ① 秦宫名。《汉书.邹阳传》:“臣闻秦倚曲台之宫,悬衡天下,画地而不犯,兵加胡越。”颜师古注引应劭曰:“始皇帝所治处也,若汉家未央宫。”【词语曲台】   汉语大词典:曲台

  • 百青铜

    源见“杖头钱”。指沽酒钱。宋陆游《对酒戏作》诗:“杖头高挂百青铜,小立旗亭满袖风。”

  • 五朵

    同“五云字”。宋张炎《塞翁吟.友云》词:“休题五朵,莫梦阳台,不赠相思。”

  • 水漫金山

    《白雪遗音.雷锋塔》载:书生许仙与白蛇于断桥一见有情,结为夫妻。许仙到金山寺,“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,面带妖色,不放下山。怒恼白蛇,忙唤青儿,带领着虾兵蟹将,这才水漫金山。”本为民间传说中白蛇娘娘与法

  • 青帝

    《史记.封禅书》:“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,祭青帝。”青帝,我国古代神话中五天帝之一,是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,又称苍帝、木帝。后以“青帝”指司春天神。唐黄巢《题菊花》诗:“他年我若为青帝,报与桃花一处开。”

  • 不崩不骞

    《诗经.小雅.天保》:“如南山之寿,不骞不崩。”汉.毛氏传:“骞,亏也。”唐.孔颖达疏:“天定其基业,长久且又坚固,如南山之寿,不骞亏,不崩坏。”又,《小雅.无羊》:“尔羊来思,矜矜兢兢,不骞不崩。”

  • 柏舟自誓

    同“柏舟誓守”。宋王禹偁《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敕撰》:“今夫人彭城刘氏,故左省常侍帨之女也,太平兴国中封莒国夫人,柏舟自誓,常欲未亡。”

  • 面榇

    同“面缚舆榇”。晋潘岳《为贾谧作赠陆机》诗:“子婴面榇,汉祖膺图。”【词语面榇】   汉语大词典:面榇

  • 雪中运炭

    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帮助。宋太宗(939-997年)赵匡义,后改光义,当皇帝后改炅。公元976至997年在位。继承太祖对割据政权各个击破的策略,于太平兴国三年(978年)迫使吴越“纳土”;次年灭北汉。

  • 楚国材

    同“楚材”。元张翥《郡城晚望览临武堂故迹》诗:“土风旧有尧时俗,人物今无楚国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