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螳臂当车

螳臂当车

比喻不自量力,硬去做超越可能的事,只能使自己粉身碎骨,必然失败。相传颜阖将要去作卫灵公太子蒯聩的师傅,但是他发现太子天生嗜杀,如果放纵不管就会危及国家;如果加以约束又会遭到报复,危及自身。便问计于卫国贤大夫遽伯玉。遽伯玉答道,你不知道螳螂吗?它奋力举起双臂想挡住车轮,而不知自己力不胜任。千万注意,总是宣传自己的想法而触犯太子,也就和那个螳螂差不多了。

【出典】:

庄子·人间世》:“颜阖将傅卫灵公太子,而问于遽伯玉曰:‘有人于此,其德天杀。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,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。其知适足以知人之过,而不知其所以过。若然者,吾奈之何?’遽伯玉曰:‘……汝不知夫螳螂乎?怒其臂以当车辙,不知其不胜任也,是其才之美者也。戒之,慎之,积伐而美者以犯之,几矣!’”

【例句】:

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齐庄公出猎,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。问其御曰:‘此何虫也?’对曰:‘此所谓螳螂者也。其为虫也,知进而不知却,不量力而轻敌。’庄公曰:‘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。’回车而避之。勇武闻之,知所尽死矣。” 唐·杜光庭《虬髯客传》:“人臣之谬思乱者,乃螳臂之拒走轮耳。”


主谓 当,阻挡。螳螂想举起前腿挡住车子前进。比喻力单势薄,不自量力。语本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汝不知夫螳螂乎?怒其臂以当车辙,不知其不胜任也。”《慈禧太后演义》21回:“东学党闻中日两国,派兵压境,自思~,成什么事? 惊得四散奔逃。”△用于力量方面。→蚍蜉撼树 自不量力 以卵击石 ↔量力而行 泰山压卵。也作“螳臂当辕”、“螳臂当辙”、“螳臂挡车”、“螳臂扼辙”、“螳螂奋臂”、“螳螂拒辙”。


【典源】 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蘧伯玉曰:‘汝不知夫螳螂乎? 怒其臂以当车辙,不知其不胜任也。’”《韩诗外传》卷八:“齐庄公出猎,有螳螂举足将搏其轮,问其御曰:‘此何虫也?’御曰:‘此是螳螂也。其为虫,知进而不知退,不量力而轻就敌。’庄公曰:‘此为人必为天下勇士矣。’于是回车避之,而勇士归之。”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《庄子》 中讲,蘧伯玉对颜阖说:“你不知道螳螂吗?它奋力举起双臂想阻挡车轮前进,却不知道自己力不胜任啊。”《韩诗外传》中讲,一次齐庄公外出打猎,看到一只螳螂正高举前臂要与车轮搏斗,就问车夫:“这是什么虫子?”车夫回答:“这是螳螂,它只知前进而不知后退,不管自己力量大小,都奋力与对方搏战。”庄公说:“如果它是人,一定是天下的勇士了。”就让车夫回转车轮,避开了螳螂。各地勇士听说此事,都来投奔庄王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不自量力。

【典形】 当车有臂、当轮、当辙、拒轮、怒车螳臂、螳臂、螳臂当车、螳螂当辙、庄公之轮、思戟螳臂、螳螂见叹。

【示例】

〔当车有臂〕 清·缪沅《袁术》:“符命之说诚荒唐,当车有臂疑螳螂。”

〔当轮〕 唐·骆宾王《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露布》:“振螳螂之力,拒辙当轮; 纳蚊蚋之群,弥山满谷。”

〔当辙〕 清·王图炳《咏史》:“撼树笑蚍蜉,当辙笑螳臂。”

〔拒轮〕 唐·元稹《贺裴相公破淮西启》:“投石之卵虽危,拒轮之臂犹奋。”

〔怒车螳臂〕 清·秋瑾《日本服部夫人属作》:“何物么麽不自思,怒车螳臂敢相持。”

〔螳臂〕 唐·杜光庭《虬髯客传》:“人臣之谬思乱者,乃螳臂之拒走轮耳。”

〔螳臂当车〕 清·王夫之《仿李邺侯天覆吾歌》:“蜗涎篆壁勿轻惹,螳臂当车莫浪嗔。”

〔螳螂当辙〕 宋·黄庭坚《演雅》:“螳螂当辙恃长臂,熠熠宵行矜照火。”

〔庄公之轮〕 唐·李白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:“青白其眼,瞢而前行,亦何异抗庄公之轮,怒螳螂之臂。”


【词语螳臂当车】  成语:螳臂当车汉语词典:螳臂当车

猜你喜欢

  • 榆火

    源见“清明火”。本谓春天钻榆、柳之木以取火种,后以表示春景。唐李峤《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》诗:“槐烟乘晓散,榆火应春开。”清金农《忆茶》诗:“草铺绿罽地无尘,朝日熹微榆火新。”【词语榆火】   汉语

  • 玉柱擎天

    源见“擎天柱”。喻栋梁之材,可任天下大事。元本高明《琵琶记.新进士宴杏园》:“乾坤正,看玉柱擎天又何用?”主谓 擎,举起。栋梁之材可任天下大事。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新进士宴杏园》:“乾坤正,看~又何用?

  • 齐山客

    源见“齐山诗酒”。指登高能赋诗饮酒之人。宋韩元吉《鹧鸪天.九日登赤松绝顶》词:“老去休惊节物催,菊花端的为君开。携壶幸有齐山客,怀古还如单父台。”【词语齐山客】   汉语大词典:齐山客

  • 负盐

    同“负盐车”。宋苏轼《九马图赞》:“云何寂寥,跬步山川;负盐挽磨,泪湿九泉。”

  • 百年到老

    见“百年偕老”。《红楼梦》106回:“只愿他过了门,两口儿和和顺顺的~,我就心安了。”【词语百年到老】  成语:百年到老汉语大词典:百年到老

  • 凤一毛

    同“凤毛”。唐岑参《送张郎中赴陇右觐省卿公》诗:“中郎凤一毛,世上独贤豪。”

  • 鲲鹏水击三千里

    源见“鲲鹏展翅”。形容气魄宏大,志向高远。宋苏轼《催试官考较戏作》诗:“鲲鹏水击三千里,组练长驱十万夫。”

  • 雁塞

    《初学记》卷三十引南朝 齐 刘澄之《梁州记》:“梁州县界有雁塞山,传云此山有大池水,雁栖集之,故因名曰雁塞。”后以“雁塞”泛指北方边塞。唐杨炯《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》:“山连雁塞,野接龙坰。”宋裴湘

  • 萋毁

    《诗经.小雅.巷伯》:“萋兮斐兮,成是贝锦。彼谮人者,亦已太甚。”汉.《毛诗传》:“萋斐,文章相错也。”“萋斐”形容贝锦的花纹交错。《诗经.小雅.巷伯》有“萋兮斐兮”句,比喻谗言致人于罪,如同妇女用各

  • 章台走马

    源见“走马章台”。指少年潇洒的游乐生活。唐李白《流夜郎赠辛判官》诗:“夫子红颜我少年,章台走马著金鞭。”【典源】《汉书·张敞传》:“敞为京兆,朝廷每有大议,引古今,处便宜,公卿皆服,天子数从之。然敞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