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蛮触交争

蛮触交争

庄子.则阳》:“有国于蜗之左角者,曰触氏;有国于蜗之右角者,曰蛮氏。时相与争地而战,伏尸数万,逐北,旬有五日而后反。”后因以“蛮触交争”比喻为小事进行无意义争斗。唐白居易《禽虫》诗之七:“蟭螟杀敌蚊巢上,蛮 触交争蜗角中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庄子·则阳》:“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,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,时相与争地而战,伏尸数万,逐北,旬有五日而后反。”

【今译】 《庄子》 中讲,蜗牛的左角上有一个国家,叫做触氏,右角上也有一个国家,叫做蛮氏。两国为了争夺土地,经常交战厮杀,以至战死数万,尸横遍野,追击的一方,十五天后才收兵回国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为细微之事无谓争斗; 也用来指追逐虚名薄利; 亦指战事。

【典形】 触蛮、斗蛮触、角上两蛮触、两蜗角、蛮触、蛮触交争、蛮争触战、蜗角、蜗角虚名、蜗名、蜗牛角、蜗争、战蜗、战蜗角、左触右蛮、蜗牛两角、两角寄蜗牛、触蛮斗、蜗角战,蜗左角、蛮触争、蛮触斗、蛮攻触。【示例】

〔触蛮〕 清·程先贞《还山春事》:“触蛮俄诧三军勇,雉犊频惊一注孤。”〔斗蛮触〕 清·吴伟业《宣宗御用戗金蟋蟀盆歌》:“一寸山河斗蛮触,五千甲上化沙虫。”

〔角上两蛮触〕 宋·苏轼《同正辅表兄游白水山》:“永辞角上两蛮触,一洗胸中九云梦。”

〔两蜗角〕 宋·黄庭坚《喜太守毕朝散》:“功名富贵两蜗角,险阻艰难一酒杯。”

〔蛮触〕 宋·辛弃疾《鹧鸪天·睡起即事》:“名利处,战争多,门前蛮触日干戈。”

〔蛮触交争〕 唐·白居易《禽虫十二章》之七:“蟭螟杀敌蚊巢上,蛮触交争蜗角中。”

〔蛮争触战〕 宋·葛邲《满江红·和吕居仁》:“任蛮争触战,世间荣辱。”〔蜗角〕 唐·王维《送高判官从军赴河西序》:“而犬戎不识,蜗角自大。偷安九服之外,谓天殊罕及。”

〔蜗角虚名〕 宋·苏轼《满庭芳》:“蜗角虚名,蝇头微利,算来着甚干忙?”

〔蜗名〕 元·沈和《赏花时·潇湘八景》:“嗟尘世,人斗取,蜗名蝇利待何如。”

〔蜗牛角〕 唐·白居易《对酒》:“蜗牛角上争何事?石火光中寄此身!”

〔蜗争〕 宋·范成大《小娥眉》:“刘项蜗争哄灵璧,血漂川谷流腥臊。”

〔战蜗〕 元·杨维祯《女史咏·冯小怜》:“前山较猎御同车,一笑平阳等战蜗。”

〔左触右蛮〕 宋·辛弃疾《哨遍·观秋水》:“蜗角斗争,左触右蛮,一战连千里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津难问

    源见“沮溺耦”。指问津而遭嘲。宋梅尧臣《表臣以阻水见勉次其韵》:“野叟津难问,贤人酒不空。”

  • 击钟食

    同“击钟鼎食”。唐韦应物《贵游行》:“平明击钟食,入夜乐未休。”【词语击钟食】   汉语大词典:击钟食

  • 蒙恬制笔

    晋.张华《博物志》(佚文):“蒙恬造笔。”(引自《艺文类聚》卷五十八)晋.崔豹《古今注》卷下《问答释义》:“蒙恬始造,即秦笔耳(指以兔毛、竹管做笔)。”相传,秦将蒙恬是以竹管、兔毫制笔的创始人。后因用

  • 号慕

    《孟子.万章上》:“万章问曰:‘舜往于田,号泣于旻天,何为其号泣也?’孟子曰:‘怨慕也。’……大孝终身慕父母。五十而慕者,予於大舜见之矣。”后以“号慕”谓哀号父母之丧,表达怀恋追慕之情。《北史.樊逊传

  • 北门钥

    同“北门之管”。清左宗棠《秋日泛舟泉湖作》诗:“老我且婆娑,勉司北门钥。”

  • 沧海桑田

    晋.葛洪《神仙传.麻姑》:“汉孝桓帝时,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京家。”(后王方平请麻姑至)“蔡京亦举家见之,是好女子,年可十八、九许,……麻姑自说云:‘接待以来,已见东海三为桑田,向到蓬莱(古代传说中海

  • 国华取印

    曹彬(931-999年)字国华,宋真定灵寿(今属河北)人。在他满周岁时,父母将许多玩具摆在他面前,看他拿那一种。结果,他左手取兵器,右手拿祭器,一会儿又取一印,其它的玩具连一眼也不看。人们都十分惊异。

  • 鹤语

    源见“辽东鹤”。指劝人学仙。唐李端《游终南山因寄苏奉礼士尊师苗员外》诗:“鸡声传洞远,鹤语报家迟。童子闲驱石,樵夫乐看棋。”【词语鹤语】   汉语大词典:鹤语

  • 华亭归梦

    源见“华亭鹤唳”。喻指思乡之梦。宋刘筠《鹤》诗:“碧树阴浓釦砌平,华亭归梦晓频惊。”

  • 着祖鞭

    源见“祖鞭先著”。借指勤勉进取,报效国家。清祁寯藻《石背沟纪游述志呈家步衢兄》诗:“余方喜母旧疴痊,君亦早晚着祖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