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薏苡兴谤

薏苡兴谤

同“薏苡明珠”。南朝 梁任昉《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》:“分虎出守,以囊被见嗤;持斧作牧,以薏苡兴谤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太平御览》 卷四五二引晋·司马彪《续汉书》曰:“昔马援以薏苡兴谤,王阳以衣囊邀名,嫌疑之戒,愿留意焉。” 《后汉书·马援列传》:“初,(马) 援在交阯,常饵薏苡实,用能轻身省欲,以胜瘴气。南方薏苡实大,援欲以为种,军还,载之一车。时人以为南土珍怪,权贵皆望之。援时方有宠,故莫以闻。及卒后,有上书谮之者,以为前所载还,皆明珠文犀。……援妻孥惶惧,不敢以丧还旧茔,裁买城西数亩地槁葬而已。宾客故人莫敢吊会。”

【今译】 后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阯,当地瘴气很盛,马援常吃薏仁米,来保养身体,却除瘴气。南方薏仁米颗粒大,马援想留作种子,率军北归时,运了一车回来。当时人都以为车内装的是南方的珍宝异物,权贵们都很眼红妒忌。马援当时很受光武帝信用,因此无人上告。及到马援死后,就有人上书诋毁他,说他以前运回来的,都是名贵的珍珠、犀角。皇帝非常生气,马援的妻子儿女十分恐惧,不敢将马援棺木送回祖坟,只在城西买了几亩地暂埋。宾客故交也不敢去吊祭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遭受毁谤、诬陷,蒙受冤屈。

【典形】伏波薏苡、明珠恨、明珠薏苡、南海之车、伤薏苡、疑薏苡、薏苡谤、薏苡成珠犀、薏苡蜚语、薏苡何冤、薏苡明珠、遭薏苡、珍珠薏苡、珠薏、薏苡遗恨、薏苡行、薏苡嗟、收薏苡、伏波被谗、明珠载一车、明珠来戚里、马援载薏苡、薏苡为文犀、薏苡谗、薏苡当含贝、薏苡谤先侯、薏苡无车。

【示例】

〔伏波薏苡〕 清·黄鷟来《行路难》:“猰㺄猖狂食人肉, 伏波薏苡生谗言。”

〔明珠恨〕 清 · 王夫之 《杨殿撰慎》:“伏波未洗明珠恨,莫诧中朝有建威。”

〔明珠薏苡〕 明·贝琼《送杨九思赴广西》:“明珠薏苡无人辨,行李归来莫厌穷。”

〔南海之车〕 宋·欧阳修《上随州钱相公启》:“中山之箧虽盈,南海之车终辨。”

〔伤薏苡〕 唐·刘长卿《贬南巴至鄱阳》:“猜嫌伤薏苡,愁暮向江蓠。”

〔疑薏苡〕 宋·乐雷发《昭陵渡马伏波庙》:“汉帝可能疑薏苡,湘民却解荐江蓠。”

〔薏苡谤〕 唐·陈子昂《题居延古城》:“桂枝芳欲晚,薏苡谤谁明?”

〔薏苡成珠犀〕 宋·陆游《畏虎》:“哀哉马新息,薏苡成珠犀。”

〔薏苡蜚语〕 清·蒋景祁《伏波庙》:“薏苡蜚语腾,宫侧起谗蛊。”

〔薏苡明珠〕 清·朱彝尊《酬洪升》:“梧桐夜雨词凄绝,薏苡明珠谤偶然。”

〔遭薏苡〕 宋·苏轼《次韵和王巩》之五:“巧语屡曾遭薏苡,廋词聊复托芎劳 ”

〔珍珠薏苡〕 清·唐孙华《述悲》:“白璧苍蝇遭点污,珍珠薏苡未分明。”

〔珠薏〕 清·丘逢甲 《寄怀维卿师桂林》之二:“珠薏余生安下泽,金瓯全局哭中原。”


【词语薏苡兴谤】  成语:薏苡兴谤

猜你喜欢

  • 淡妆浓抹

    宋苏轼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诗:“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。”指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妆饰打扮。常含不论何种打扮之意。《黑籍冤魂》十八回:“衣裳着得也俏,淡妆浓抹,总称他的高兴。”并列 原指西湖景色优美

  • 隐之泉

    源见“酌贪泉”。指贪泉。清赵翼《寿全惕庄鹹使六十》诗:“最绩早同刘晏粟,清心仍酌隐之泉。”

  • 痴儿事

    源见“了事痴”。指繁冗的政务。宋辛弃疾《鹧鸪天》词:“看君不了痴儿事,又似风流靖长官。”

  • 负弩矢先驱

    弩矢:弩弓与箭。先驱:前行开路。 身背弓箭在车驾前开路。 古代表示对达官显宦的尊敬。语出《史记.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蜀太守以下郊迎,县令负弩矢先驱,蜀人以为宠。”《汉书.霍光传》:“会为票骑将军击匈

  • 折冲之臣

    源见“折冲樽俎”。指经国安邦的重要谋臣。《汉书.王尊传》:“〔王尊〕刺讥不惮将相,诛恶不避豪强,诛不制之贼,解国家之忧,功著职修,威信不废,诚国家爪牙之吏,折冲之臣。”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.慕贤》:“

  • 孚号

    《易.夬》:“扬于王庭,孚号有厉。”孔颖达疏:“‘孚号有厉’者,号,号令也,行决之法,先须号令。夬,以刚决柔,施之于人,则是用明信之法而宣其号令。”后因以“孚号”指君王的号令或诏命。宋曾巩《侍中制》:

  • 裂裳裹足

    《战国策.宋卫策》载:相传公输般为楚设置云梯,欲以攻宋。墨子闻之,“自鲁往,裂裳裹足,日夜不休”,十日十夜而至郢,说楚王。后遂用“裂裳裹足”为奔走急切之典。南朝 梁 刘孝标《广绝交论》:“是以耿介之士

  • 石麟

    同“石麒麟”。清吴伟业《千秋岁.题袁重其侍母弄孙图》词:“珠一颗,驹千里。石麟天上送,蜡凤阶前戏。”【词语石麟】   汉语大词典:石麟

  • 双兔碑

    《魏书.尒朱荣传》:“荣之将讨葛荣也,军次襄垣,遂令军士列围大猎。有双兔起于马前,荣乃跃马弯弓而誓之曰:‘中之则擒葛荣,不中则否。’既而并应弦而殪,三军咸悦。及破贼之后,即命立碑于其所,号双兔碑。”后

  • 雨散云飞

    原指雨后转晴。比喻亲朋离散。唐.温庭筠《送崔郎中赴幕》诗:“心游目送三千里,雨散云飞二十年。”亦作“雨散云收”。明.高明《秋怀》曲:“记待月西厢和你携素手,争奈话别匆匆,雨散云收。”见“雨散云收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