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葭莩之亲

葭莩之亲

葭莩(jiāfú夹福):芦苇茎内的白色薄膜。葭莩轻而薄只是附著在芦苇内,比喻远亲。中山靖王刘胜对群臣攻讦同姓诸侯王极为不满,他曾对汉武帝刘彻说:“我虽地位低卑,微薄,仅是一个藩国的小王,但与陛下毕竟是手足兄弟。现在朝中群臣并不是沾亲带故,也谈不到深重的情谊,却相聚起来,结为朋党,攻击宗室诸侯,使皇室成员遭到排斥弃绝,骨肉之情如冰化消释。”后以“葭莩”为典,比喻亲戚关系十分疏远淡薄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53《景十三王传·中山靖王刘胜传》2422、2424页:“天子置酒,胜闻乐声而泣。问其故,胜对曰:‘……臣虽薄也,得蒙肺附(腑);位虽卑也,得为东藩(fān帆,藩国、藩镇),属又称兄。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,鸿毛之重,群居党议,朋友相为,使夫宗室摈(bìn殡)却,骨肉冰释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汉·班固《汉书·鲍宣传》:“侍中驸马都尉董贤,本无葭莩之亲。” 汉·班固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自诸侯王已下,至于吏民,咸知莽上与陛下有葭莩之故。” 南朝梁·沈约《宋书·南郡王(刘)义宣传》:“常谓异姓震主,嫌隙易构;葭莩淳戚,昭亮可期。” 唐·柳宗元《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》:“慕友惭连璧,言姻喜附葭。” 唐·温庭筠《开成五年秋以抱疾不得与乡计自伤书怀》:“浪言辉棣萼,何所托葭莩?” 清·章炳麟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:“共欢四子,于尧皆葭莩姻娅也。”


偏正 比喻关系已很疏远的亲戚。语出《汉书·中山靖王传》:“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。”高阳《粉墨春秋》:“报馆中有个同事,跟徐家有~,托他一打听,居然确有其事。”※莩,不读作piǎo。△多用于写亲戚关系。也作“葭莩之末”。


【词语葭莩之亲】  成语:葭莩之亲汉语词典:葭莩之亲

猜你喜欢

  • 炊玉

    源见“食玉炊桂”。以昂贵如玉的米做饭,形容物价高、生活困难或饭食珍贵。宋黄庭坚《次韵张仲谋过酺池寺斋》:“梦惊如昨日,炊玉困京华。”也美称煮饭。宋苏轼《和蔡準郎中见邀游西湖》之三:“船头斫鲜细缕缕,船

  • 口耳讲说

    见“口耳之学”。徐爱《传习录》:“岂徒悬空~,而遂可以谓之学孝乎?”【词语口耳讲说】  成语:口耳讲说汉语大词典:口耳讲说

  • 虞弦

    同“舜弦”。明何景明《题严内翰赐扇》诗:“象毂银镮倍光宠,好扬薰风助虞弦。”清 何世麟《感赋》:“苗顽几费南熏格,一曲虞弦响至今。”亦美称琴或古雅的琴曲。明高明《琵琶记.琴诉荷池》:“强对南薰奏虞弦,

  • 一梦到扬州

    源见“扬州梦”。指追忆繁华逸游之往事。元石子章《八声甘州》词:“十年往事,也曾一梦到扬州。”

  • 杞国痛天摧

    源见“杞人忧天”。喻指忧虑国家危亡。宋黄庭坚《次韵子瞻武昌西山》:“谪去长沙忧服入,归来杞国痛天摧。”

  • 冲冠

    同“怒发冲冠”。南朝 梁徐悱《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玡城》诗:“少年负壮气,耿介立冲冠。怀纪燕山石,思开九谷丸。”隋炀帝《白马篇》:“冲冠入死地,攘臂越金汤。”【词语冲冠】   汉语大词典:冲冠

  • 犀灯然

    同“犀照牛渚”。宋王琪《秋日白鹭亭向夕风晦有作》诗:“安得犀灯然,煌煌发水怪。”【词语犀灯然】   汉语大词典:犀灯然

  • 昭阳殿

    昭阳殿是汉武帝时建造的后宫中的宫殿之一。汉成帝时,皇后赵飞燕恃宠而骄,曾居昭阳殿。昭阳殿装修极为奢华,其规格标准远远超过任何一个后宫。后世以此为典,泛指得宠后妃所居之所。【出典】:《汉书》卷97下《外

  • 剉束刍

    同“剉荐”。清方文《太湖寿李溉林明府百韵》:“遗母怀双橘,留宾剉束刍。”

  • 双环

    《左传.昭公十六年》载:晋韩宣子有一玉环,得知另一环在郑,欲求购。环为郑国商人所有。郑子产曰:若予环,郑必有“强夺商人”之嫌;晋得环,亦必“失诸侯”。韩宣子终于不再求购。后因以“双环”喻最可珍爱之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