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菟裘归计

菟裘归计

菟(Tú图)裘:春秋时鲁国地名。今山东泰安县南。 此典指鲁隐公说:我将在菟裘地方建盖住宅退隐。后以此典比喻谋地告老还乡。鲁隐公,姬息,是鲁惠公妾所生子。鲁惠公去世,姬息代理主持国政,就是鲁隐公。 鲁隐公十一年(前712年),鲁国大臣公子挥(字羽父)奉承巴结地对鲁隐公说:“百姓拥护您,您就正式登位吧。请允许我替您杀死太子姬允,您当用我作国相。”鲁隐公说:“有先君鲁惠公的命令。我因为太子姬永年幼,所以代为摄政处理政务。现在太子姬永已经成长,我正在菟裘地方营建住宅准备养老,把政权交给太子姬允。”此典又作“觅菟裘”、“菟裘计”、“老计菟裘”、“谋菟裘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33《鲁周公世家》1529页:“十一年冬,公子挥谄谓鲁隐公曰:‘百姓便君,君其遂立。吾请为君杀子允(鲁惠公立为太子),君以我为相。’隐公曰:‘先君有命。吾为允少,故摄代(代皇帝处理政务)。今允长矣,吾方营菟裘之地而老焉,以授子允政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苏轼《和子由韩太祝送游太山》:“闻道锦江思濯锦,便须到处觅菟裘。” 金·段成己《满江红·新春用遁庵韵》:“菟裘计,何时有?林下约,床头酒。” 元·耶律楚材《过燕京和陈秀玉韵》之四:“自料荒疏成弃物,菟裘归计乞封留。” 元·白朴《水龙吟》:“老计菟裘,故应来就,林泉佳遁。” 清·唐孙华《闲居写怀》:“谅无郗嘉宾,为我谋菟裘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羽父请杀桓公,以求大宰。公曰:‘为其少故也,吾将授之矣。使营菟裘,吾将老焉。’”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:“十一年冬,公子挥谄谓隐公曰:‘百姓便君,君其遂立。吾请为君杀子允,君以我为相。’隐公曰:‘有先君命。吾为允少,故摄代。今允长矣,吾方营菟裘之地而老焉,以授子允政。’”

【今译】春秋时,鲁国的羽父 (公子挥) 向隐公请求杀掉子允 (即后来的鲁桓公),想以此谋求太宰的官职。隐公不肯,说:“由于子允年少,故我代为摄政。如今他已长大成人,我将把国君之位交给他,而自己则在菟裘之地建宅营地退隐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谋地告老归乡。

【典形】 老计菟裘、觅菟裘、谋菟裘、菟裘归计、菟裘计、菟裘无恙、归老菟裘。

【示例】

〔老计菟裘〕 元·白朴《水龙吟》:“老计菟裘,故应来就,林泉佳遁。”

〔觅菟裘〕 宋·苏轼《和子山韩太祝送游太山》:“闻道锦江思濯锦,便须到处觅菟裘。”

〔谋菟裘〕 清·唐孙华 《闲居写怀》:“谅无郗嘉宾,为我谋菟裘。”

〔菟裘归计〕 元·耶律楚材《过燕京和陈秀玉韵》之四:“自料荒疏成弃物,菟裘归计乞封留。”

〔菟裘计〕 金·段成己《满江红·新春用遁庵韵》:“菟裘计,何时有? 林下约,床头酒。”


【词语菟裘归计】  成语:菟裘归计汉语词典:菟裘归计

猜你喜欢

  • 乌鸢攫肉

    同“乌衔肉”。清钱谦益《冬至后京江舟中感怀》诗之八:“乌鸢攫肉真堪笑,魑魅争光亦可哀。”

  • 岩梦

    源见“拔才岩穴”。指君王求贤的愿望。唐孟郊《题韦少保静恭宅藏书洞》诗:“洞隐谅非久,岩梦诚必通。”【词语岩梦】   汉语大词典:岩梦

  • 不知为吏,习已成事

    见〔不习为吏,视已成事〕。

  • 阴功活蚁

    源见“宋郊渡蚁”。指好生之德。宋 陈人杰《沁园春.庚子岁自寿》词:“岂平生犹欠,阴功活蚁,从前未卜,吉地眠羊。”

  • 暮雨朝云

    源见“巫山云雨”。指男女间的情爱与欢会。宋潘牥《南乡子.题南剑州妓馆》词:“生怕倚阑干,阁下溪声阁外山。惟有旧时山共水,依然。暮雨朝云去不还。”并列 男女之间的情爱与幽会。语本战国楚·宋玉《高唐赋》:

  • 求友声

    《诗经.小雅.伐木》:“伐木丁丁,鸟鸣嘤嘤,出自幽谷,迁于乔木。嘤其鸣矣,求其友声。相彼鸟矣,犹求友声。”诗以鸟与鸟的相求比人和人的相友。后用以喻求援之典。宋.范成大《咏河市歌者》:“岂是从容唱《渭城

  • 丹阳布衣

    《梁书.陶弘景传》载:陶弘景,南朝 齐 梁时丹阳人。“未弱冠,齐高帝作相,引为诸王侍读,除奉朝请”,“永明十年,上表辞禄,诏许之”。后隐居句曲山,自号华阳隐居。后因以“丹阳布衣”指退隐不仕者。唐温庭筠

  • 华而不实

    比喻文章词藻华丽但内容空洞,或形容言过其实,表面好看,不讲实效。公元前622年,晋国大夫阳处父出使卫国后,回国途中,在宁邑旅舍下榻。旅舍负责官员宁嬴陪他返回国都,但只送他到温这个地方便回来了。宁嬴的妻

  • 一成不变

    原指刑法一经制定,就不可改变。后则用以指墨守陈规,不知变通。古代制订刑罚制度的原则,凡是涉及犯法之事,即使罪行很轻,也不要赦免。因为刑法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,而这种规范是定型的东西,一旦制定就不能改变

  • 杯蛇鬼车

    源见“杯弓蛇影”。又唐段成式《酉阳杂俎.羽篇》:“鬼车鸟,相传此鸟昔有十首,能收人魂,一首为犬所噬。”宋周密《齐东野语.鬼车鸟》:“鬼车,俗称九头鸟……世传此鸟昔有十头,为犬噬其一,至今血滴人家,能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