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绘事后素

绘事后素

论语.八佾》:“子夏问曰:‘“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(二句见《诗经.卫风.硕人》),素以为绚兮(此句为《逸诗》句)。”何谓也?’子曰:‘绘事后素。’曰:‘礼后乎?’子曰:‘起予者,商也,始可与言《诗》已矣!’”

素,指素白的粉底,它是绘饰的基础。绚,指采色成文。子夏(即卜商)问孔子,说“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。”“素以为绚兮”是什么意思?孔子说,这意思是说描画文采应在素质之后,即必在素质的基础上进行。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解释,人有了美好的素质,然后再加以修饰,这样便愈见其美;如果没有美的素质,而一味追求采饰,则只能是“东施效颦”,欲妍愈丑,适得其反。同样的道理,人有了正直忠厚的素质,然后才可以学好作为社会行为道德规范的“礼”;如果没有可以造就的材质,而欲妄加雕饰,到头来也只能是“糞土之墙,不可杇也。”孔子认为子夏的思想启发了自己,从而看出这个学生很有见地,故说可以和他谈论《诗》义了。后常以“绘事后素”比喻作文章既要质朴,又应注意要有适当的文采。

全唐文》六八六皇甫湜《答李生第二书》:“以非常之义,通至正之理,是所以不朽也,生何嫉之深邪?夫绘事后素,既谓之文,岂苟简而已哉!”


并列 绘画之事后于素功。指绘画时先以粉地为质,然后加以五彩修饰。比喻人或事物有了良好的质地后,才能进一步修饰。语出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子曰:‘绘事后素。’”朱熹集注:“绘事,绘画之事也。后素,后于素也。《考工记》曰:‘绘画之事后素功。’谓先以粉地为质,而后施五采。犹人有美质,然后可加文饰。”清·曾国藩《抄〈朱子小学〉书后》:“仲尼曰‘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’,~,不其然哉?”△用于说明文饰必须以美质为基础。


【词语绘事后素】  成语:绘事后素汉语词典:绘事后素

猜你喜欢

  • 镜里舞鸾

    同“镜里孤鸾”。元白朴《木兰花慢.感香囊悼双文》词:“镜里舞鸾空在,人间后会无涯。”

  • 狐鸣鱼书

    《史记.陈涉世家》:“乃丹书帛曰‘陈胜王’,置人所罾鱼腹中。卒买鱼烹食,得鱼腹中书,固以怪之矣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,夜篝火,狐鸣呼曰:‘大楚兴,陈胜王。’”后以“狐鸣鱼书”指鼓动群众的计谋。宋罗

  • 鸣鼓而攻之

    鸣鼓:击鼓。 指大张旗鼓地进行谴责或声讨。语出《论语.先进》:“子曰:‘非吾徒也,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。’”汉.董仲舒《春秋繁露.精华》:“故鸣鼓而攻之,朱丝而胁之,为其不义也。”郭沫若《儿童文学之管

  • 无適无莫,义之与比

    適( ㄉㄧˊ dí ):亲近,厚待。莫:疏远,冷淡。比( ㄅㄧˋ bì ):靠近。 对人没有亲疏厚薄,同有义的人亲近。语出《论语.里仁》:“君子之于天下也,无適也,无莫也,义之与比。”汉.班固《

  • 孙登半岭

    同“孙登啸”。宋晁补之《满庭芳.次韵答季良》词:“若问幽栖何意,莫道是、飞鸟知还。无言处,孙登半岭,高韵更难攀。”

  • 落孙山

    同“名落孙山”。清 和邦额《夜谭随录.苏仲芬》:“场事毕,仲芬文章佳甚,同人决其不出五魁。及揭晓,竟落孙山。”清李渔《怜香伴.僦居》:“只因仕重资格,不肯俯就功名,虽然落过九次孙山,却不曾挫得我一分锐

  • 庐山面目

    宋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诗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后因以“庐山面目”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。清 奚又溥《〈徐霞客游记〉序》:“〔李翁〕痛遗文残缺,访得于义兴之故

  • 上凌烟

    源见“凌烟阁”。言其功劳极大。宋黄庭坚《满庭芳.茶》词:“方圭圆璧,万里名动京关。碎身粉骨,功合上凌烟。”

  • 金谷园

    《晋书.石崇传》:“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,一名梓泽。”石崇《金谷园诗序》:“余以元康六年,从太仆卿出为使,持节监青、徐诸军事征虏将军。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,去城十里,或高或下,有清泉茂林,众果竹柏

  • 斩蛟毁璧

    《水经注》卷五“河水”:“澹台子羽赍千金之璧渡河,阳侯波起,两蛟挟舟。子羽(灭明字)曰:‘吾可以义求,不可以威劫。’操剑斩蛟,蛟死波休,乃投璧于河,三投而辄跃出,乃毁璧而去。”春秋鲁.澹台灭明携带千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