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立于不败之地

立于不败之地

孙子.形篇》:“故善战者,立于不败之地,而不失敌之败也。”立:处。善于作战的人,能够一直处于不败的境地,并不失时机地打败敌人。后因以“立于不败之地”形容长胜不败。宋辛弃疾《论阻江为险须藉两淮疏》:“古之为兵者,谓其势如常山之蛇,击其首则尾应,击其尾则首应,系其身则首尾俱应,然后其兵立于不败之地。”


述宾 处在不会失败的地位。语出《孙子·军形》:“故善战者,立于不败之地,而不失敌之败也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军事、政治斗争方面。→百战百胜百战不殆 战无不胜 ↔一败涂地 一败如水 兵败如山倒


【词语立于不败之地】  成语:立于不败之地汉语词典:立于不败之地

猜你喜欢

  • 如虎傅翅

    《韩非子.难势》:“故《周书》曰:‘毋为虎傅翼,将飞入邑,择人而食之。’”按,《周书》语见《逸周书.寤做解》。《三国志.魏书.张既传》:“既曰:‘唯(曲)光等造反,郡人未必悉同。若便以军临之,吏民羌胡

  • 子房筹

    《史记.留侯世家》:“沛公拜良为厩将。良数以《太公兵法》说沛公,……张良多病,未尝特将也,常为画策臣,时时从汉王。”“汉六年正月,封功臣。良未尝有战斗功,高帝曰:‘运筹策帷帐中,决胜千里外,子房功也。

  • 含英咀华

    比喻细细玩味体会诗文的精华。唐代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沈浸醲郁,含英咀华,作为文章,其书满家。”咀,细嚼。并列 比喻细细咀嚼、品味诗文中的精华。语出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沈浸醲郁,含英咀华。”朱自清《文学

  • 赠处

    《礼记.檀弓下》:“子路去鲁,谓颜渊曰:‘何以赠我?’……〔颜渊〕谓子路曰:‘何以处我?’”处,对待。后以“赠处”为朋友分别时互赠勉励之言的典故。宋司马光《送李揆之推官序》:“古者朋友将别,必有言以相

  • 腐草为萤

    《礼记.月令》:“温风始至,蟋蟀居壁,鹰乃学习,腐草为萤。”古代有腐烂的草转化为萤火虫的说法。后遂用为咏萤之典。唐.钱起《初黄绶赴蓝田县作》诗:“萤光起腐草,云翼腾沉鲲。”

  • 弓蛇杯酒

    源见“杯弓蛇影”。借指虚幻之物。明杨珽《龙膏记.藏春》:“似江皋珠佩相投,又谁知是弓蛇杯酒无凭。”

  • 油壁车

    《玉台新咏》卷十《钱塘苏小小歌》:“妾乘油壁车,郎骑青?马。何处结同心,西陵松柏下。”油壁车以油涂饰车壁,一般为女子所乘。因《钱塘苏小小歌》中有“妾乘油壁车”语,故后用为咏苏小小的典故,也可用以咏妓女

  • 诗言志,歌永言

    志:指人的思想感情。永:通“咏”,吟唱。 诗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,歌则借助语言把这种感情咏唱出来。语出《书.舜典》:“诗言志,歌永言,声依永,律和声。”宋.吴淑《歌赋》:“嘉有辞之津女,伟守节之陶妻

  • 高睨大谈

    《后汉书.张衡传》:“方将师天老(相传为黄帝大臣)而友地典(相传为黄帝大臣),与之乎高睨而大谈。”高睨大谈,谓眼睛看着上面,大发议论。后以此为形容举动言论气概不同凡俗的典故。睨,音nì。张舜徽《清人文

  • 辟寒金

    旧题晋.王嘉《拾遗记》卷七:“昆明国贡嗽金鸟,形如雀而色黄,羽毛柔密,常吐金屑如粟,铸之可以为器。此鸟畏霜雪,乃起小屋处之,名曰辟寒台。宫人争以鸟吐之金,用饰钗珮,谓之辟寒金。故宫人相嘲曰:‘不服辟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