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周处《风土记》:“以重阳相会,登山饮菊花酒,谓之登高会,又云茱萸会。”南朝 梁吴均《续齐谐记.重阳登高》:“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。长房谓曰:‘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,宜急去,令家人各作绛囊,盛茱萸以
源见“鲲鹏展翅”。喻奔向美好的前程。明张居正《送杨生南归》诗:“南山雾雨文初变,溟海扶摇翮未舒。”
源见“圯桥进履”。指张良桥上进履受兵法事。南朝 宋傅亮《为宋公修张良庙教》:“交神圯上,道契商洛。”【词语圯上】 汉语大词典:圯上
源见“东陵瓜”。谓前朝遗民。北周庾信《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》:“霸陵醉尉,侵辱可知;东陵故侯,生平已矣。”
源见“瑚琏”。喻指有治国安邦之才。唐李峤《神龙历序》:“望重簪缨,才高瑚琏。家风推其直道,帝范籍其谟明。”
同“挂瓢”。宋张炎《壶中天.陆性斋筑葫芦庵》词:“休问挂树瓢空,赢得不锄草。”【词语挂树瓢】 汉语大词典:挂树瓢
同“关令”。唐 崔曙《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》诗:“关门令尹谁能识,河上仙翁去不回。”
同“巴人下里”。唐刘长卿《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》诗:“《巴曲》谁堪听,秦台自有情。”唐杨巨源《早朝》诗:“圣道逍遥更何事,愿将《巴曲》赞康哉。”【词语巴曲】 汉语大
《莲社高贤传》:“远法师与诸贤结莲社,以书招渊明,渊明曰:‘若许饮,则往。’许之,遂造焉。忽攒眉而去。”后以“渊明逃社”谓放旷不拘于常礼。宋晁补之《满庭芳.用东坡韵题自画莲社图》词:“我似渊明逃社,怡
源见“大刀头”。谓渴望归还。唐高適《入昌松东界山行》诗:“王程应未尽,且莫顾刀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