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滥觞

滥觞

荀子.子道篇》:“孔子曰:‘由,是裾裾何也?昔者江出于岷山,其始出也,其源可以滥觞,及其至江之津也,不放舟,不避风,则不可涉也,非维下流水多邪!’”

孔子见仲由一改朴素之风,穿起盛装,洋洋自得,便以江水初发源才可滥觞,待到了下游,江水大了,便不易渡为例,教育他现在仅是开始,待积习日久,其行则难改,应该立刻改变这种脱离师友背弃礼仪的作风,否则谁还愿意接近和帮助你呢!仲由(子路)听了老师的批评,立刻换了一身平常的衣服。后因用为事物起源的典故。

南朝梁.钟嵘《诗品序》:“楚谣曰:‘名余曰正则。’虽诗体未全,然是五言之滥觞也。”


【词语滥觞】   汉语词典:滥觞

猜你喜欢

  • 梁尘

    同“梁尘飞”。南朝 宋鲍照《学古》诗:“调弦俱起舞,为我唱梁尘。”【词语梁尘】   汉语大词典:梁尘

  • 于公阴德

    源见“于公高门”。称誉为官贤明有德。元揭傒斯《送郑司狱归衢州》诗:“尽说于公有阴德,掉头相别大江?。”

  • 识韩

    同“识荆”。宋洪适《与交代沈正言启》:“久驰慕蔺之诚,尚阻识韩之愿。”【典源】唐·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:“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:‘生不用万户侯,但愿一识韩荆州。’何令人之景慕,一至于此耶! 岂不以有周

  • 耳顺之年

    《论语.为政》:“子曰: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“六十而耳顺”指到了六十岁听别人言语便可辨别真假是非了。后以耳顺之年为六十岁的代称。

  • 麋鹿荒台

    东汉.赵晔《吴越春秋.勾践阴谋外传》:“子胥曰:‘……今大王捐国家之福以饶无益之雠,弃忠臣之言,而顺敌人之欲,臣必见越之破吴。豸鹿游于姑苏之台,荆榛蔓于宫阙。’”伍子胥谏吴王夫差,要他警惕越王,不然吴

  • 双璧

    璧,美玉。比喻才行并美的两兄弟。指北魏东北王陆凯的儿子,暐与恭之。陆暐,字道晖;陆恭之,字季顺。代(今山西大同)人。暐任伏波将军,恭之任征南将军、东荆州刺史。暐写章、表数十篇,恭之著文章诗赋千余篇,所

  • 以貌取人

    指孔子只看子羽相貌丑陋,没有正确认识他的为人。后以此典形容仅根据对方外貌来认定人,就要出差错。子羽(前512年——?),复姓澹(Tán谈)台,名灭明,字子羽。鲁国武城(今山东费城)人。孔子学生,春秋末

  • 玉壶敲缺

    源见“唾壶击缺”。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。清薛时雨《满江红.感事用鄂王韵》词:“把金樽斟满,玉壶敲缺。”

  • 悬羊头,卖狗肉

    《晏子春秋.内篇杂下一》:“晏子对曰:‘君使服之于内,而禁之于外,犹悬牛首于门,而卖马肉于内也。”指行着假招牌欺骗别人,名不符实。后因以“悬羊头卖狗肉”为讽刺人的言行不一之典故。《五灯会元.天钵元禅师

  • 馀刃

    源见“庖丁解牛”。喻指处事裕如的能力。唐刘禹锡《答饶州元使君书》:“昌黎 韩宣英,好实蹈中之士也。前为司封郎,以馀刃剸剧于计曹。”亦喻指利刃。宋苏轼《再送》诗之二:“馀刃西屠横海鲲,应余诗谶是游魂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