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湘灵鼓瑟

湘灵鼓瑟

战国楚.屈原《楚辞.远游》:“使湘灵鼓瑟兮,令海若舞冯夷。”唐.李贤注:“湘灵,舜妃,溺于湘水,为湘夫人。”

原是说让传说中的湘水之神弹奏瑟。后用为典故,借喻美妙动人的艺术作品或高雅的艺术境界,唐诗中又用以表现悲思。

元.辛文房《唐才子传.钱起》:“起字仲文,……及就试粉闱,诗题乃《湘灵鼓瑟》。”

唐.顾况《义川公主挽词》:“弄玉吹箫后,湘灵鼓瑟时。”


【典源】《楚辞》屈原《远游》:“使湘灵鼓瑟兮,令海若舞冯夷。”另屈原《九歌》有“湘君”、“湘夫人”二歌。汉·刘向《列女传》:“有虞二妃者,帝尧之二女也。长娥皇,次女英。……天下称二妃聪明贞仁,舜陟方,死于苍梧,号曰重华。二妃死于江湘之间,俗谓之湘君。”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注引《列女传》,未作“俗谓之湘君、湘夫人也。”唐·韩愈《黄陵庙碑》:“尧之长女娥皇,为舜正妃,故曰君。其二女女英,自宜降曰夫人也。故《九歌》辞谓娥皇为君,谓女英帝子。”

【今译】 唐尧的两个女儿,长名娥皇,次名女英,嫁给虞舜,为他的两个妃子。舜巡察南方,死于苍梧,娥皇、女英赶去,思念痛哭,后来也死于江湘之间。传说二妃死后为水神,一为湘君,一为湘夫人。屈原《远游》 中有“湘灵鼓瑟”之句,即为对二妃的描写。参见 〖舜妃啼竹〗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女子弹奏乐器; 或用以咏湘江风物。

【典形】 帝女弦、抚瑟、鼓瑟、鼓瑟湘灵、琴怨、舜琴、湘妃瑶瑟、湘灵、湘灵鼓瑟、湘灵瑟、湘灵五十弦、湘瑟、湘弦、潇湘夜瑟、瑶瑟怨、幽瑟、湘娥鼓瑟、湘皋闻瑟、湘灵沉怨、湘妃鼓瑟、鼓瑟妃、湘女瑟、感湘灵、鼓瑟人、吊湘灵。

【示例】

〔帝女弦〕 明 · 陈子龙 《秋暮》 之一:“愁绝潇湘路,又弹帝女弦。”

〔抚瑟〕 宋·张孝祥《水调歌头·泛湘江》:“湘妃起舞一笑,抚瑟奏清商。”

〔鼓瑟〕 唐·杜甫《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》:“鼓瑟至今悲帝子,曳裾何处觅王门?”

〔鼓瑟湘灵〕 元·范康《陈季卿悟道竹叶舟》:“莫是燃犀温峤江心里走? 莫是鼓瑟湘灵水面上游?”

〔琴怨〕 宋·钱惟演《再赋》:“琴怨来湘甫,鸿惊近洛川。”

〔舜琴〕 唐·韦庄《悼亡姬》:“湘江水阔苍梧远,何处相思弄舜琴。”

〔湘妃瑶瑟〕 金·王特起《喜迁莺·题郝仙女庙壁》:“汉女菱歌,湘妃瑶瑟,香动倚云层殿。”

〔湘灵〕 宋·姜夔《湘月》:“谁解唤起湘灵?烟鬟雾鬓,理哀弦鸿阵。”

〔湘灵鼓瑟〕 唐·顾况《义川公主挽词》:“弄玉吹箫后,湘灵鼓瑟时。”

〔湘灵瑟〕 明·张邦伊《沈嘉则有三楚之游》:“停舟夜听湘灵瑟,倚阁高搴鄂渚云。”

〔湘瑟〕 唐·李商隐《银河吹笙》:“不须浪作缑山意,湘瑟秦萧自有情。”

〔湘弦〕 宋·张孝祥《句曲》:“宜呈楚舞,再鼓湘弦,上悦台颜,后部献曲。”

〔潇湘夜瑟〕 唐· 崔仲容 《赠歌姬》:“潇湘夜瑟怨犹在,巫峡晓云愁不飞。”

〔瑶瑟怨〕 唐·刘禹锡《潇湘神》之二:“楚客欲听瑶瑟怨,潇湘深夜月明时。”

〔幽瑟〕 宋·范成大《连日风作洞庭不可渡》:“慷慨悲歌续楚些,仿佛幽瑟迎湘灵。”


【词语湘灵鼓瑟】  成语:湘灵鼓瑟汉语词典:湘灵鼓瑟

猜你喜欢

  • 老龙

    《史记.老子韩非列传》载孔子对弟子说:“至於龙吾不能知,其乘风云而上天。吾今日见老子,其犹龙邪!”后因以“老龙”指老子。元耶律楚材《河中春游有感》诗之五:“自知勋业输雏凤,且学心神似老龙。”【词语老龙

  • 羊驾小车

    源见“看杀卫玠”。指游冶的俊美男子。宋 吕渭老《选冠子》词:“青帘赛酒,小坞藏春,冶叶艳枝相照。羊驾小车,笑逐游人,远迷芳草。”

  • 蕉隍讼

    同“蕉隍鹿”。清钱谦益《蝶梦》诗:“莫辨蕉隍讼,何因鼠穴车?”

  • 金镜重圆

    源见“破镜重圆”。喻离散的夫妻重新团圆。《剪灯新话.秋香亭记》:“两世玉箫犹再合,何时金镜得重圆?”

  • 千金骏骨

    源见“千金市骨”。喻珍贵的贤才。多指年长者。元刘致《新水令.代马诉冤》套曲:“命乖我自知,眼见的千金骏骨无人贵。”柳亚子《一九五一年元旦自题羿楼客籍》诗之二:“不负昭王台畔住,千金骏骨我能求。”

  • 淇奥

    《诗.卫风.淇奥》:“瞻彼淇奥,绿竹猗猗。”《序》曰:“《淇奥》,美武公之德也。有文章,又能听其规谏,以礼自防,故能入相于周。”后以“淇奥”称颂辅佐国政有绩的人。《左传.昭公二年》:“自齐聘于卫,卫侯

  • 邪魔外道

    佛家语。指妨害正道的邪说和行为,也泛指一切妖魔鬼怪。《药师经下》:“信世问邪魔外道,妖孽之师,妄说祸福。”并列 邪魔,妖魔。原为佛教用语,指妨害正道的妖魔、邪说及行为。后泛指异端邪说或不正当的门路。《

  • 卞和三献

    源见“和氏之璧”。喻怀才难遇。唐韩愈《孟生诗》:“卞和试三献,期子在秋砧。”

  • 若要官,杀人放火受招安

    招安:劝说反叛者投降归顺。 如果想要做官,那就杀人放火然后再受招安。语出宋.庄季裕《鸡肋编》:“建炎后俚语,有见当时之事者:如欲得官,杀人放火受招安;欲得富,赶着行在卖酒醋。”宋.无名氏《可书》:“

  • 终军

    源见“终军弃襦”。泛指有作为的志士。前蜀韦庄《送范评事入关》诗:“为报明年杏园客,与留绝艳待终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