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泗滨友

泗滨友

《澄怀录》:“江南李建勋尝蓄一玉磬,大尺余,以沈香节按柄(节,是助乐时击节用的拍板之类的东西,沈香节按柄以沈香木制成)叩之,声极清越。客有谈及秽俗之语者,则急起击玉磬数声,曰:聊代清耳。名曰‘泗滨友’。”

按:《书.禹贡》有“泗滨浮磬”之语。疏曰:石在水旁,似若水中浮然,此石可以为磬,故谓之浮磬也。

“泗滨友”,指磬,取《书.禹贡》“泗滨浮磬”之意。李建勋志趣清高,厌恶秽谈,故击玉磬清耳,视磬为友,因此得名。这个典故用以比喻志趣清高。

太平御览》卷三九八引《后周书》:“高琳字秀琳,其先高丽人。母尝祓禊(音fūxì,古人为消灾去邪,常于春秋二季,在水边作祭祀祈祷)泗滨,卧,遇见一石,光彩朗润,遂持归。是夜,梦见一人,衣冠若仙者,谓曰:‘夫人向所持来石,是浮磬之精耳。君受之,必生令子(指贤郎)。’母惊寤,举身流汗,俄而有娠。及生琳,因以名字焉。”

北朝北周.庾信《入彭城馆》诗:“水流浮磬动,山喧双翟飞。”唐.白居易《华原磬歌》:“古称浮磬出泗滨。”宋.苏轼《题云龙草堂石磬》诗:“殊非濮上音,信是泗滨石。”


【词语泗滨友】   汉语词典:泗滨友

猜你喜欢

  • 窥宋三年

    同“窥宋东墙”。宋柳永《玉蝴蝶》词之四:“忆情牵,粉墙曾恁,窥宋三年。”

  • 盗跖

    《庄子.盗跖》:“盗跖从卒九千人,横行天下,侵暴诸侯。”又《荀子.不苟》:“盗跖吟口,名声若日月,与舜禹俱传而不息。”相传盗跖为古时民众起义的领袖,名跖,“盗”是当时统治者对他的贬称。后遂用为盗贼或盗

  • 扫犁

    同“犁庭扫穴”。清钱谦益《佟氏幽愤录序》:“筹边料敌,画灰聚米,慨然有扫犁之志。”【词语扫犁】   汉语大词典:扫犁

  • 磨杵作鍼

    杵:棒槌。鍼:同针。勉励人在学业上要刻苦耐劳,肯下功夫。《潜确类书》:“李白少读书,未成,弃去。道逢老妪磨杵,白问其故,曰:‘作鍼。’白感其言,遂卒业。”后遂有“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”的成语。

  • 纳隍

    同“纳隍之志”。宋王禹偁《贺雪表》:“因百姓以为心,思跻寿域;虑一夫之不获,常若纳隍。”【词语纳隍】   汉语大词典:纳隍

  • 啮毡

    同“啮雪吞毡”。宋苏轼《次韵郑介夫》之一:“相与啮毡持汉节,何妨振履出商音。”【词语啮毡】   汉语大词典:啮毡

  • 淮南招隐

    《楚辞.招隐士》:“招隐士者,淮南小山之所作也。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,招怀天下俊伟之士,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,各竭才智,著作篇章,分选辞赋。”汉代淮南王刘安,喜招延才士,相传《招隐士》是他或他的门

  • 精爽随君

    源见“倩女离魂”。表示对情人的倾心痴情。宋秦观《调笑令.离魂记》词:“兰舟欲解春江暮,精爽随君归去。”

  • 柔远

    安抚边远的人。《书.舜典》:“柔远能迩。”孔安国传:“柔,安也,言安远乃能安近。”《左传.昭公二十年》:“柔远能迩,以定我王’,平之以和也。”晋代杜预注:“柔,安也。迩,近也。远者怀附,近者各以能进,

  • 杨朱哭

    《列子》:“随梧之死,杨朱抚其尸而哭。”(据《太平御览》卷四八七引)战国卫国人杨朱,字子居。他的朋友随梧死后,他抚尸痛哭,哀伤不已。后用为咏哀哭亡逝之典。唐.王维《过沈居士山居哭之》诗:“杨朱来此哭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