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治丝而棼

治丝而棼

左传.隐公四年》:“臣闻以德和民,不闻以乱。以乱,犹治丝而棼(纷乱)之也。”

公元前七一九年春,卫.公子州吁杀死卫桓公,自立为君。为了缓合人民对他的愤恨,便挑拨宋、郑两国关系,并联合宋国,出兵围困郑国都城,以制造事端,转移国民和诸侯的视线。鲁隐公问鲁大夫众仲,州吁这样做将来会有什么结果?众仲指出,只有以德和民才是办法,象州吁这样以乱治乱,是治丝益棼,肯定是不会成功的。不久,州吁果然被卫人杀了。后比喻做事不得要领,茫无头绪,越做越糟。

清.梁启超《评新官制之副大臣》:“若一国之最高行政官署,而置权力同等者两人以上,则未有不治丝而棼也。”


兼语 棼,纷乱。整理蚕丝,不先找头绪,则越理越乱。比喻做事不得要领,使问题复杂化。语本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臣闻以德和民,不闻以乱。以乱,犹治丝而棼之也。”梁启超《评新官制之副大臣》:“若一国之最高行政官署,而置权力同等者两人以上,则未有不~也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描写做事方法不对,反而使事情更复杂。


【词语治丝而棼】  成语:治丝而棼汉语词典:治丝而棼

猜你喜欢

  • 胥怒

    同“胥涛”。清赵执信《雨中钱塘登舟》诗:“潮如万山雪,胥怒殊未休。”

  • 愧处卢前

    同“自愧卢前”。宋韩琦《次韵答致政赵少卿》:“登科常愧处卢前,叙齿于兄小十年。”

  • 千里始足下

    参见: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见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。【词语千里始足下】  成语:千里始足下汉语大词典:千里始足下

  • 箫玉和鸣

    源见“乘鸾”、“卜凤”。比喻夫妻和谐。宋陈著《西江月.寿吴景年》词:“箫 玉和鸣云里,彩衣娱舞风前。”

  • 下蔡城危

    同“下蔡迷”。唐李商隐《赠歌妓》诗之一:“水精如意玉连环,下蔡城危莫破颜。”

  • 遮王导扇

    源见“庾公尘”。喻指鄙视权势。清尤侗《满江红.生日自题小影》词:“背后好遮王导扇,手中只少渔阳鼓。”

  • 高宗刻象

    源见“拔才岩穴”。指君王求贤。《三国志.管宁传》:“昔高宗刻象,营求贤哲;周文启龟,以卜良佐。”主谓 高宗刻人像求贤哲故事。《说命》:“乃审厥象,俾以形旁求于天下。”注:“刻其形象,以四方旁求之于民间

  • 头出头没

    《五灯会元.投子同禅师法嗣》:“问:‘如何是清洁法身?’师曰:‘屎里蛆儿,头出头没。’”后用以比喻追随世俗。宋陈亮《乙巳秋答朱元晦秘书熹书》:“而秘书必谓汉 唐并无些子本领,只是头出头没,偶有暗合处。

  • 倾耳注目

    聚精会神地听,目不转睛地看,多用以表示敬畏。曹植(事迹见“下笔成章”条)因才华出众而为太子曹丕所忌。及曹丕即位,诛杀曹植同党,徙曹植于雍丘,又适东阿,并禁其和诸王亲戚来往。曹植悲愤交加,上疏曹丕说:“

  • 妾扇经秋掩

    源见“班姬咏扇”。喻女子色衰失宠。清钱谦益《团扇篇》诗:“从教妾扇经秋掩,但愿君心并月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