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河东三箧

河东三箧

42` 同“汉箧亡书”。清宋荦《〈唐百家诗选〉序一》:“及梓成,果大行于时……莫不思复得河东三箧,以睹其全焉。”


偏正 指丢失的书籍。语本《汉书·张安世传》:“上行幸河东,尝亡书三箧,诏问莫能知,唯安世识之,具作其事。后购求得书,以相校无所遗失。”清·宋荦《〈唐百家诗选〉序一》:“及梓成,果大行于时,宝爱之者,比于吉光片羽,莫不思复得~,以睹其全焉。”△多用于指丢失的书籍。


【典源】《汉书·张安世传》:“上行幸河东,尝亡书三箧(qie),诏问莫能知,唯安世识之,具作其事。后购求得书,以相校无所遗失。”

【今译】 汉武帝巡幸河东时,丢失三箱书籍,召问群臣其中书籍,群臣都不记得,只有张安世记住,一一述说清楚。事后悬赏寻找,复又得书,将张安世所述与书校核,竟无一遗漏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读书广博,记忆超群。

【典形】 安世诵亡书、 汾河委䇲、 汉箧亡、河东三箧、三箧、亡三箧。

【示例】

〔安世诵亡书〕 宋,苏轼《和刘景文见赠》:“留子非为十日饮,要令安世诵亡书。”

〔汾河委荚〕 唐·李善《上文选注表》:“汾河委䇲, 夙非成诵; 嵩山坠简,未议澄心。”

〔汉箧亡〕 宋·陆游《鼠败书》:“坐令汉箧亡,不减秦火厄。”

〔河东三箧〕 清·王士禛《阅先兄西樵故书泣赋》:“南面百城如昨梦,河东三箧忆往年。”

〔三箧〕 唐·张说《洛州张司马集序》:“鲁宫藏篆,汲冢遗编,无不日览万言,暗识三箧。”

〔亡三箧〕 清·唐孙华《伏闻上从学士臣揆叙俯询》:“腹空何补亡三箧,头白谁能读五车。”


【词语河东三箧】  成语:河东三箧汉语词典:河东三箧

猜你喜欢

  • 谏楚

    源见“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”。又《韩诗外传》卷十载:春秋时楚孙叔敖用“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”的故事谏阻楚庄王伐晋。谓只顾眼前利益必有后患。唐骆宾王《秋晨同淄州毛司马秋九咏.秋蝉》:“隐榆非谏楚,噪柳异悲潘

  • 秦王痔

    同“秦痔”。宋刘筠《属疾》诗:“暂因秦王痔,无疑广客蛇。”

  • 北斗南

    同“北斗以南一人”。宋陈与义《留别心老》诗:“人物北斗南,佛事东院西。”

  • 谷口耕夫

    同“谷口子真”。闽徐夤《岚似屏风》诗:“山中宰相陶弘景,谷口耕夫郑子真。宦达到头思野逸,才多未必笑清贫。”【词语谷口耕夫】  成语:谷口耕夫汉语大词典:谷口耕夫

  • 月将

    源见“日就月将”。谓每月有长进。唐陆贽《鸿渐赋》:“琢玉者日就其功,为学者月将其益。”【词语月将】   汉语大词典:月将

  • 载同归

    《史记.齐太公世家》:“于是周西伯猎,果遇太公于渭之阳,与语大说……故号之曰‘太公望’,载与俱归,立为师。”据《史记》述周文王在渭水之阳遇姜太公,十分欣赏他的才能,用车载他一同回朝,拜为师。后遂用为择

  • 登山屐

    源见“谢公屐”。谢灵运创制的游山时穿的一种前后有齿的木屐。后用于写登山临水。唐朱放《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》诗:“雪里登山屐,林间漉酒巾。”【词语登山屐】   汉语大词典:登山屐

  • 归赵

    源见“完璧归赵”。谓原物归还。《冷眼观》二七回:“至于老兄垫用的款子,兄弟马上就派账房如数归赵就是了。”【词语归赵】   汉语大词典:归赵

  • 凤鸣朝阳

    《诗.大雅.卷阿》载:“凤凰鸣矣,于彼高岗;梧桐生矣,于彼朝阳”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赏誉》:“张华见褚陶,语陆平原曰:‘君兄弟龙跃云津,顾彦先凤鸣朝阳,谓东南之宝已尽,不意复见褚生。’”西晋大臣

  • 桂窟

    同“桂苑”。金王寂《挽姚先生孝锡》诗:“妙龄探桂窟,雅志傲蒲轮。”同“桂宫”。元郝经《三汊北城月榭玩月醉歌》:“露华涨冷濯桂窟,氛露洗尽豁四旁。”【词语桂窟】   汉语大词典:桂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