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求田问舍

求田问舍

意为买田置屋,只知为个人生活打算,没有远大志向。陈登(事迹见“元龙高卧”条)在许汜拜访时,对他很不礼貌,不和他谈话,让他睡下床,自己睡高床。刘备对许汜说:“你有国士之名,如今天下大乱,帝王流离失所,人人希望你能忧国忘家,有救世之志,而你却只知买田置屋,没有可取的言论,这是陈登所憎恶的,怎能会和你交谈呢?如果你是小人,他会睡在百尺高的楼上,让你睡在地上,哪里仅是上下床之间呢?”

【出典】:

三国志·魏书·陈登传》卷7第229页:“备曰:‘君有国士之名,今天下大乱,帝主失所,望君忧国忘家,有救世之意,而君求田问舍,言无可采,是元龙所讳也,何缘当与君语?如小人,欲卧百尺楼上,卧君于地,何但上下床之间邪?’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辛弃疾《水龙吟·登建康赏心亭》:“求田问舍,怕应羞见,刘郎才气。”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8卷:“如今这些贪人,拥着娇妻美妾,求田问舍,损人肥己,搬斤播两,何等肚肠!”


并列 求买田地,购置房舍。指只求一己之安乐,而忘济世之大志。语出《三国志·魏书·陈登传》:“君有国士之名,今天下大乱,帝主失所,望君忧国忘家,有救世之意,而君求田问舍,言无可采。”宋·辛弃疾《水龙吟·登建康赏心亭》:“~,怕应羞见,刘郎才气。”△贬义。用来形容胸无大志的人。↔济世安民 毁家纾难。也作“问舍求田”。


【典源】 《三国志·魏书·陈登传》:“陈登者,字元龙,在广陵有威名。……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,表与备共论天下人,汜曰:‘陈元龙湖海之士,豪气不除。’……备问汜:‘君言豪,宁有事邪?’汜曰:‘昔遭乱过下邳,见元龙。元龙无客主之意,久不相与语,自上大床卧,使客卧下床。’备曰:‘君有国士之名,今天下大乱,帝主失所,望君忧国忘家,有救世之意,而君求田问舍,言无可采,是元龙所讳也,何缘当与君语? 如小人,欲卧百尺楼上,卧君于地,何但上下床之间邪?’”

【今译】 三国时陈登 (字元龙) 很有威名。后来许汜与刘备同在荆州牧刘表处做客,三人谈论天下人士,许汜说:“陈元龙是江湖上人,还有粗豪之气。”刘备问他:“你说他粗豪,有什么事实吗?”许汜说:“我过去避乱过下邳,见到陈元龙。元龙一点待客之意没有,不与我说话,晚上自己睡大床,让客人睡下床。”刘备说:“你有国士的名声,现在天下大乱,皇帝失位,你本应该忧国忘家,出来挽救时势。可你却四处打听,只想置买田舍,言论没有一点可采纳之处,这正是元龙所厌恶的,怎么会与你谈话呢? 要是我,准备自己睡在百尺高楼上,让你睡在地上,岂止上下床之间呢?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无大志,只顾家业田产; 也用以指置田归隐。

【典形】 乱世求田、求舍问田、求田、求田问舍、问舍、问舍求田、问田、问田舍、笑求田、元龙不求田、求田计。

【示例】

〔乱世求田〕 明·高启《客舍寒食次周著作》:“乱世求田虽自笑,少年当路竟谁攀?”

〔求舍问田〕 宋·陈师道《答颜生见寄》:“求舍问田真得计,临流据石有余清。”

〔求田〕 宋·王安石《平甫如通州寄之》:“平世自无忧国士,求田应不忤陈登。”

〔求田问舍〕 宋·辛弃疾 《水龙吟》:“求田问舍,怕应羞见,刘郎才气。”

〔问舍〕 南朝梁·高爽《往晋陵联句》:“问舍且求田,音乱无可择。”

〔问舍求田〕 清·黄鷟来《岁暮杂感》之四:“雄谈扪虱人偏远,问舍求田道亦穷。”

〔问田〕 清·唐孙华《次韵答王随庵》:“巧输司马难从宦,才避元龙合问田。”

〔笑求田〕 宋·曾巩《赠张伯常之郢见过》:“志大肯悲同抱璞,识高宁许笑求田。”


【词语求田问舍】  成语:求田问舍汉语词典:求田问舍

猜你喜欢

  • 市上吹箫

    源见“吴市吹箫”。借指艰苦的流浪生活。《儿女英雄传》三九回:“便是市上吹箫、街头鼓板这些事,古人中如汧国公、芦中人等辈,也都作过。”

  • 剪鲸

    《文选.曹冏〈六代论〉》:“扫除凶逆,剪灭鲸鲵。”李周翰注:“鲸鲵,大鱼吞食小鱼者,比喻不义人也。”后因以“剪鲸”比喻剪除凶逆。唐玄宗《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缅思功业感而赋诗》:“幸过剪鲸地,感慕

  • 娇尘软雾

    源见“东华软尘”。比喻繁华热闹。宋吴文英《莺啼序》词:“十载西湖,傍柳系马,趁娇尘软雾。”

  • 坐卧针毡

    同“如坐针毡”。明陈与郊《义天》四出:“狄灵庆得命回家,十分侥幸,只是心魂恍惚,坐卧针毡。”述补 坐卧于针毡之上。形容烦躁、不安宁。明·陈与郊《义犬》4出:“狄灵庆得命回家,十分侥幸,只是心魂恍惚,~

  • 忘漂麦

    源见“高凤漂麦”。指专心读书。清赵翼《漫兴》诗:“尚耽书味忘漂麦,未长诗功想揠苗。”【词语忘漂麦】   汉语大词典:忘漂麦

  • 浸润

    《论语.颜渊》:“浸润之谮,肤受之诉,不行焉,可谓明也已矣。”后以“浸润”指谗言。《汉书.王尊传》:“秦听浸润以诛良将,魏信谗言以逐贤守,此皆偏听不聪,失人之患也。”【词语浸润】   汉语大词典:浸润

  • 琅邪人

    源见“卧龙”。指诸葛亮。唐李白《邺中赠王大》诗:“耻学琅邪人,龙蟠事躬耕。”

  • 悬床

    同“悬榻”。元戴良《哭杨大章先生》诗之二:“许剑嗟何及,悬床事已非。”【词语悬床】   汉语大词典:悬床

  • 毁裤

    《韩非子.外储说左上》:“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,其妻问曰:‘今裤如何?’夫曰:‘象吾故裤。’妻因毁新令如故裤。”办事需准确、正确地领会别人的意图或意思,否则就会闹出笑话。韩非所讲的故事就是嘲笑那种头脑

  • 燕昭

    源见“黄金台”。指燕昭王,后代称其为渴于求贤之君。宋范仲淹《上张右丞书》:“昔郭隗以小才而逢大遇,则燕昭之名于今称道。”【词语燕昭】   汉语大词典:燕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