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水落石出

水落石出

欧阳修醉翁亭记》:“野芳发而幽香,佳木秀而繁阴,风霜高洁,水落而石出者,山间之四时也。”后因以“水落石出”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。宋陆游《谢台谏启》:“收真才于水落石出之后,坐销浮伪之风;察定理于舟行岸移之时,尽黜谗诬之巧。”


并列 水退下去,水中的石头显露出来。语出宋·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:“野芳发而幽香,佳木秀而繁阴,风霜高洁,水落而石出者,山间之四时也。”本写自然景色,后用以比喻事情真相完全暴露。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:“这就需要继续追查下去,找出确凿的证据,才能弄个~。”△多用于描写事情的最终结果。→原形毕露 真相大白 暴露无遗 ↔不明真相 扑朔迷离


解释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。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。

出处宋·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:“野芳发而幽香,佳木秀而繁阴,风霜高洁,水落而石出者,山间之四时也。”

欧阳修,字永叔,号醉翁、六一居士,吉州(今江西)人。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,北宋文学家、史学家,自身文才非凡,同时喜欢奖掖后进,苏洵、苏轼、苏辙父子三人以及曾巩、王安石都出自他的门下。欧阳修在担任安徽滁州知州的两年多时间里,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,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便是《醉翁亭记》。

在这篇优美的散文中,作者写道:“滁州城四面青山环绕,而城西南山峰中,树木和溪谷尤其优美。远远望去,那林木茂盛、幽深秀丽的地方,就是琅琊山。沿山前行六七里,渐渐会听到潺潺的水声,那就是从两座山峰中间流淌出来的酿泉。在回环的山势和弯转的山路间,有座亭子四角翘起,像鸟张开翅膀,高踞在泉水之上,那就是醉翁亭。建亭的人是谁?是山中的和尚智仙。给它取名的人是谁?是太守自己啊。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,喝一点就醉了,而且年龄又最大,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。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,而在于美丽的山水之间。山水的乐趣,是寄托在酒上,领会在心里。”紧接着作者又对山中春夏秋冬的景色进行了描写:“野花开放,散发出清幽的香气,树木繁茂,形成浓郁的绿荫,凉风清爽,霜色洁白,泉水回落,石头显露,这便是山中四季的美景。”

醉翁亭记》不但描写了醉翁亭的美景,还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,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,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。

近义真相大白

反义迷雾重重

例句

我们万不能半途而废,一定要弄他个水落石出才好。


【词语水落石出】  成语:水落石出汉语词典:水落石出

猜你喜欢

  • 醉尉

    同“灞陵醉尉”。《梁书.何敬容传》:“君侯已得瞻望朝夕,出入禁门,醉尉将不敢呵。”唐杜甫《南极》诗:“乱离多醉尉,愁杀李将军。”【词语醉尉】   汉语大词典:醉尉

  • 伐毛洗髓

    宋.李昉《太平广记(六).〈东方朔〉》引《洞冥记》载:朔以元封中;游鸿濛之泽,忽遇母采桑于白海之滨。俄而有黄眉翁,指母以语朔曰:“昔为我妻,托形为太白之精,今汝亦此星之精也。吾却食吞气,已九十余年,目

  • 卖论取官

    论:言论,主张。为博得官职,出卖自己的主张。后用以形容出卖原则,以求进身的卑鄙行为。范缜(事迹见“飘茵落溷”条)坚持无神论,反对佛教,作《神灭论》一书,触犯了以齐竟陵王萧子良为代表的达官显贵,萧子良派

  • 翻手为云

    同“翻云覆雨”。宋陈亮《祝英台近.九月一日寿俞德载》词:“对此郁郁葱葱,新篘未成醉。翻手为云,造物等儿戏。”见“翻云覆雨”。宋·陈亮《祝英台近》词:“~,造物等儿戏。”【词语翻手为云】  成语:翻手为

  • 磻石垂钩

    同“磻溪钓”。宋无名氏《西江月.寿人八十一》词:“不用蒲轮加璧,不须磻石垂钩。八千春更八千秋,但愿灵椿长寿。”

  • 思之思之,鬼神通之

    谓日夜思索,一旦豁然开悟。《管子.心术下》:“思之思之不得,鬼神教之。”《管子.内业》:“思之思之,又重思之,思之而不通,鬼神将通之。”

  • 开濯龙

    参见:败濯龙

  • 养内与养外

    参见:单豹、张毅养

  • 簧鼓

    比喻巧言惑人。《诗.小雅.巧言》:“巧言如簧。”《庄子.骈拇》:“使天下簧鼓,以奉不及之法,非乎?”成玄英疏:“如笙簧鼓吹,能感动于物。”【词语簧鼓】   汉语大词典:簧鼓

  • 十日欢

    同“十日饮”。唐李白《寻鲁城北见范置酒摘苍耳作》诗:“还倾四五酌,自咏《猛虎词》。近作十日欢,远为千载期。”见“十日之饮”。唐·李白《寻鲁城北见范置酒摘苍耳作》:“近作~,远为千载期。”【词语十日欢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