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欲盖弥彰

欲盖弥彰

原作“欲盖而名章”。形容企图掩盖事实真象,结果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。公元前511年冬,同鲁国接壤的邾国大夫黑肱把他的封地滥城献给鲁国。左丘明评论说,名义的不能不慎重就象这样:有时有了名义还不如没有名义。带了土地背叛,即使这个人低贱,也一定也要记载地名,以此来记载这个人,终于成为不义,不能磨灭。因此君子行动就想着礼,办事就想着义;不做图利而背礼的事,不做不合于义而内疚的事。有人求名而不加记载,有人想要掩盖反而记下了名子,这是对不义的惩罚。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昭公三十一年》:“冬,邾黑肱以滥来奔,贱而书名,重地故也。君子曰:“名之不可不慎也如是。夫有所有名,而不如其已。以地叛,虽贱,必书地,以名其人。终为不义,弗可灭已。是故君子动则思礼,行则思义,不为利回,不为义疚。或求名而不得,或欲盖而名章,惩不义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王应麟《困学记闻》卷六:“或欲盖而名章,如赵盾伪出奔,崔杼杀太史,将以盖弑君之恶,而其恶益著焉。” 清·王夫之《宋论·太宗》:“然则欲盖弥章之心见矣。”


并列 弥,更加;彰,显著。本指想隐名埋姓,反而名声更大。语本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或求名而不得,或欲盖而名章,惩不义也。”后谓想掩盖过失或坏事的真相,结果却暴露得更加明显。胡山源《散花寺》:“现在,她写了那一纸,又写这一纸,她不是~是什么!”△原为褒义,后为贬义。→此地无银三百两 ↔文过饰非。 也作“欲盖而彰”。


【词语欲盖弥彰】  成语:欲盖弥彰汉语词典:欲盖弥彰

猜你喜欢

  • 楚国材

    同“楚材”。元张翥《郡城晚望览临武堂故迹》诗:“土风旧有尧时俗,人物今无楚国材。”

  • 范张亲

    源见“范张鸡黍”。喻指友谊深厚,关系亲密。唐褚亮《伤始平李少府正己》诗:“风期嵇 吕好,存殁范 张亲。”

  • 鹭廷

    同“鹭序鵷行”。宋杨万里《辞免赣州得祠进职谢表》:“三圣旁招,蚤堕鹭廷之数;初潜豫附,晚参鹤禁之僚。”

  • 盐车骏

    同“盐车骐骥”。唐陆龟蒙《袭美见题郊居十首因次韵酬之以伸荣谢》之八:“莫问盐车骏,谁看酱瓿《玄》?”

  • 声落梁尘

    同“歌落梁尘”。明陈汝元《金莲记.弹丝》:“声落梁尘,词超柳絮,愿赓一曲,博笑大方。”

  • 彩凤衔书

    同“木凤衔书”。宋 王廷珪《凤栖梧.王克恭生日》词:“彩凤衔书应不晚,愿公难老身长健。”

  • 一钱囊

    唐.杜甫《空囊》诗:“囊空恐羞涩,留得一钱看。”唐.杜甫在诗中詠清贫之士,囊中只留一钱的窘状。后因以为清贫如洗之典。宋.苏轼《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》诗:“君不见诗人借车无可载,留得一钱何足赖!”

  • 同归

    源见“白首同归”。指同时而死。《红楼梦》六四回:“都缘顽福前生造,更有同归慰寂寥。”【词语同归】   汉语大词典:同归

  • 柳絮才高

    源见“咏絮”。形容女子才华出众,文思敏捷。宋苏轼《谢人见和前篇》诗:“渔蓑句好应须画,柳絮才高不道盐。”【词语柳絮才高】  成语:柳絮才高汉语大词典:柳絮才高

  • 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。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

    呦呦:鹿的叫声。苹:即“藾蒿”,是一种青叶白茎的野草。鼓:弹奏。瑟:古代弦乐器。笙:古代簧管乐器。 鹿儿呦呦鸣叫,呼唤伙伴同吃苹草。我的贵宾一起聚会,也要弹瑟吹笙热热闹闹。 形容古代贵族宴会的欢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