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捉襟见肘

捉襟见肘

同“捉衿见肘”。唐李商隐《上尚书范阳公启》之二:“捉襟肘见,免类于前哲;裂裳裹踵,无取于昔人。”清林则徐《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》:“犹藉民间钱票通行,稍可济民用之不足,若不许其用票,恐捉襟见肘之状,更有立至者矣。”


见“捉衿见肘”。张廷竹《命运》:“生活变得困窘了,三级电焊工开始~,于是他拼命地挣加班工资。”


捉襟见肘”形容衣服破烂,一般用以比喻顾此失彼、穷于应付之意。

“襟”,古代衣服的交领。 《诗·郑风·子襟》: “青青子襟。”传: “青襟,青领也,学子之所服。”《尔雅·释器》: “衣眥 ( zì) 谓之襟。”郭璞注: “谓颈交处。”后指衣服的前幅,如大襟、对襟,因而有 “衣襟”一语。

“肘 ( zhǒu) ”,上臂与前臂的交接处,武汉地区方言叫做 “倒拐子”。

“捉”是何义呢?

《说文·手部》: “捉,搤也。……一曰握也。”段注: “上文云握者,搤持也,与此为转注。”知 “捉”为握、持义。握、持与拿、牵等义同,因而有 “捉拿”一语。

“捉”,在此有 “整理”义。 “捉襟”即为整理衣服。整理衣服时而肘露出即为 “捉襟见肘”。

庄子·让王》: “曾子居卫……十年不制衣,正冠而缨绝 ( 断) ,捉襟而肘见。”后即以 “捉襟见肘”形容贫困,比喻穷于应付之意。


【词语捉襟见肘】  成语:捉襟见肘汉语词典:捉襟见肘

猜你喜欢

  • 肯构

    同“肯堂肯构”。宋王禹偁《郑善果非正人论》:“光肯构之孝心,砺尽忠之臣节。”明文徵明《贺东畬钱先生构别墅》诗:“生儿已副高门望,作室能忘肯构心?”【词语肯构】   汉语大词典:肯构

  • 月老

    源见“月下老人”。指媒人。《水浒传》一〇四回:“小子乘着吉日,特到此为月老。”清 梁国正《温柔乡记》:“悦美少年,往往发情止礼,胥听月老处分,即相从定情。”【词语月老】   汉语大词典:月老

  • 伤蛇之望

    源见“隋侯之珠”。指乞求援助。唐罗隐《投同州杨尚书启》:“辄复徘徊郑驿,睥睨秦医。敢言画虎之勤,但有伤蛇之望。”

  • 操铅

    源见“怀铅提椠”。指写作。清黄景仁《喜郑诚斋先生归新安之信》诗之二:“几多青睐独垂怜,无那操铅癖未捐。”【词语操铅】   汉语大词典:操铅

  • 嵩山万岁

    同“嵩岳三呼”。唐李咸用《煌煌京洛行》:“但听嵩山万岁声,将军旗鼓何时偃?”

  • 刺舌

    《隋书.贺若弼传》:“父敦,以武烈知名,仕周为金州总管,宇文护忌而害之。临刑,呼弼谓之曰:‘吾必欲平江南,然此心不果,汝当成吾志。且吾以舌死,汝不可不思。’因引锥刺弼舌出血,诫以慎口。”北周骠骑大将军

  • 青娥换玉鞍

    源见“妾换马”。谓不尊重妇女。唐罗虬《比红儿诗》之三六:“舍却青娥换玉鞍,古来女子苦无端。莫言一匹追风马,天骥都来也不看。”

  • 师出有名

    《礼记.檀弓下》:“师必有名。”谓出兵有正当理由。后即以“师出有名”比喻行事有理。明朱鼎《玉镜台记.闻鸡起舞》:“庶几义声昭彰,理直气壮,师出有名,大功可就矣。”鲁迅《呐喊.兔和猫》:“况且黑猫害了小

  • 郢中唱

    同“郢中曲”。唐张九龄《九月九日登龙山》诗:“且泛篱下菊,还聆郢中唱。”【词语郢中唱】   汉语大词典:郢中唱

  • 濯足

    源见“沧浪濯缨”。比喻清除世尘,保持高洁。晋夏侯湛《东方朔画赞》:“退不终否,进亦避荣。临世濯足,希古振缨。”【词语濯足】   汉语大词典:濯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