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得意扬扬

得意扬扬

扬扬:得意的样子。此典指晏婴的车夫因为能为他驾驶马车而表现得意的样子,甚为满意。晏婴(?——前500年),字平仲,夷维(今山东高密)人。齐灵公二十六年(前556年),他父亲晏弱死后,晏婴继任为齐卿,历仕齐灵公、齐庄公、齐景公三世。曾奉齐景公命出使晋国联姻,与晋国大夫叔向议论齐国政治,晏婴预言齐国政权终将为齐氏所取代。晏婴担任齐国执政大臣,外出,他马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窥看她丈夫。她丈夫给执政大臣驾驶车马,坐在车盖下,鞭打着四匹马拉车,意气扬扬,甚为得意。马车夫回家,他妻子请求离婚。车夫问她原因,妻子说:晏婴身高不到六尺,却能担任齐国执政大臣,名声显扬各国。今天我看晏婴出行,抱负显得很深远,总是有那样自谦之风度。现在您身高八尺,却给人作仆役,驾马车,然而您还得意扬扬,自以为满足,我因此请求离开。以后这位车夫就自我克制。晏婴感到奇怪而问他,车夫按实际情况回答。晏婴就推荐他作大夫。此典以后指称心如意时缺乏自我抑制的样子。此典又作“得意洋洋”、“洋洋得意”、“扬扬得意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62《管晏列传》2135页:“晏子为齐相(执政大臣),出,其御(车夫)之妻从门间(jiān肩,门缝)而窥(kuī亏,暗中偷看)其夫。其夫为相御(驾驶马车)。拥大盖(车盖),策驷(sì寺)马(古代用四匹马拉一辆车),意气扬扬,甚自得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24:“识者皆知其夺嫡阴谋。独杨素残忍深刻,扬扬得意,以为‘太子由我得立’,威权震天下,百官皆畏而避之。” 清·蒲松龄《醒世姻缘传》42回:“临去时,秋波也不转一转,洋洋得意,上了轿子,鼓乐喧天的导引而去!”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103回:“宝蟾反得意洋洋,以后见人要捆他,便乱嚷起来。” 清·吴研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56回:“一席话说得夏作人洋洋得意。” 清·颐琐《黄绣球》11回:“那知府连连称赞说:‘毕竟老兄能办洋务。’这知县也得意洋洋,甚为高兴。”


述补 非常得意的样子。陈登科《风雷》:“只见他~,眼睛眯成一条白线似的,皮笑肉不笑地龇着牙,活像老枭逮住了一块臭肉的样子。”△用于描写人的形貌。→洋洋自得 自鸣得意 沾沾自喜得意洋洋 得意忘形 踌躇满志 轩轩甚得←→垂头丧气 灰心丧气 失意惝悦


【词语得意扬扬】  成语:得意扬扬汉语词典:得意扬扬

猜你喜欢

  • 雀儿参政

    此典为金哀宗时,参知政事合周行文将“而”写作“儿”事。合周,即完颜合周,是金宗室,一名永锡。金宣宗贞祐三年(1215年)任元帅左监军兼知真定府事。时蒙古军进军中都,合周奉命往援,溃逃而归,中都失守。金

  • 睹橐驼谓马肿背

    睹:见。橐( ㄊㄨㄛˊ tuó )驼:骆驼。 看见骆驼说是马肿了脊背。 讥笑人们少见多怪。语出汉.牟融《牟子》:“少所见,多所怪,睹橐驼,谓马肿背。”清.唐梦赉《聊斋誌异序》:“谚有之云:‘见橐

  • 尊乐毅

    《战国策.燕策一》:“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。乐毅自魏往,邹阳自齐往……二十八年,燕国殷富,士卒乐佚轻战。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,与秦、楚、三晋合谋以伐齐。”战国时,燕昭王筑宫求贤,乐毅从魏国来,燕王拜

  • 疏懒叔

    源见“嵇康七不堪”。泛指疏懒之人。唐杜甫《佐还山后寄》诗:“旧谙疏懒叔,须汝故相携。”

  • 握符

    汉班固《东都赋》:“圣皇乃握乾符,阐坤珍,披皇图,稽帝文。”后以“握符”谓即帝位。符,指帝王受命于天的符命。《文选.沈约〈齐故安陆昭王碑文〉》:“萧 曹扶汉祖,灭秦 项以宁乱。魏氏乘时于前,皇齐握符于

  • 画荻

    《宋史.欧阳修传》:“(欧阳修)四岁而孤。母郑守节自誓,亲诲之学。家贫,至以荻画地学书。”后以“画荻”作为称颂母教有方的典故。宋.刘克庄《后村集》卷二十三《挽刘母王宜人》诗:“分灯照邻女,画荻训贤郎。

  • 灌坛雨

    晋.张华《博物志》卷八:“太公为灌坛令。文王梦妇人当道夜哭,问之,曰:‘吾是东海神女,嫁于西海神童。今灌坛当道,废我行。我行必有大风疾雨,而太公有德,吾不敢以风雨过。是毁君德。’文王至,明日召太公。三

  • 凿楹

    源见“晏子楹”。谓藏守书籍以传久远。南朝 梁吴均《边城将》诗之二:“留书应凿楹,传功须勒社。”宋王应麟《困学纪闻.评诗》:“徐渊子诗:‘……过庭遗训在,凿楹故书存。’”【词语凿楹】   汉语大词典:凿

  • 青蝇报赦

    《晋书.苻坚载记》载:前秦苻坚与王猛、苻融等大臣密议大赦,苻坚书写赦文时,一青蝇忽绕笔头。赦书尚未发布,京城已传遍大赦消息,原来是青蝇化作黑衣人传播的。后以“青蝇报赦”为赦罪的典实。明汤显祖《牡丹亭.

  • 杜宇啼红

    同“杜鹃啼血”。清吴绮《风流子.送辰六归广陵》词:“登楼还携手,繁华地,斜阳老尽英雄。多少鸱夷留恨,杜宇啼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