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左提右挈

左提右挈

挈(qiè切):提携。引申为扶持;支持。此典指互相支持。后以此典比喻互相扶持;也比喻父母照顾子女。秦朝末年,各地纷纷起义,原来六国后裔也相继扩充实力。有一次,赵王武臣派韩广西略燕地。韩广一到燕地,就被燕人拥立为燕王。赵王武臣很不满意,便和张耳、陈馀向北进攻燕国边界。赵王武臣外出时,被燕军捉住。燕国将领要求分得赵国领地一半,才归还赵王武臣。赵国派使者去燕国交涉,燕军就杀死使者,要求割地。张耳、陈馀忧虑这件事。有个炊事兵对他宿舍中的伙伴说:“我可以替赵国去燕国游说,与赵王同车回来。”伙伴们都嘲笑他说:“去了十多批使者,一去就死亡,你怎么能够救回赵王呢?”他就跑到燕国军营。燕将见到他,他问燕将道:“您知道我来干什么?”燕将说:“你想要回赵王吧”他又问道:“您知道张耳、陈馀是怎样的人吗?”燕将说:“贤能的人吧。”他接着问道:“您知道他们的意愿想要怎样吗?”燕将说:“想得到他们的赵王吧。”赵国的炊事员便笑道:“您不知道这两个人的意图。他们武臣、张耳、陈馀仗着马鞭子降服赵国几十座城,他们也是各自想要南面称王,难道想终身作卿相吗?作臣子与作君主难道可以相提并论吗?当时考虑到局势初定,不敢三分而王,权且按年纪大小先立武臣为王,以维系赵地人心。现在赵地百姓已经顺服,这张耳、陈馀两人也想三分赵地称王,只是时机尚未成熟而已。现在您囚禁了赵王,这两人名义上要求得赵王,实际上是想要燕国杀死他,他们两人就可平分赵地自立为王了。仅仅一个赵国还轻视燕国,更何况两位贤王互相支持来声讨杀害赵王的罪行,灭亡燕国就容易了。”燕将认为他说话是对的,便归还赵王武臣,炊事兵驾车与赵王武臣一同回归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89《张耳陈馀列传》2576、2577页:“有厮养卒(炊事兵)谢(告诉)其舍中曰:‘吾为公说燕,与赵王载归。’舍中皆笑曰:‘使者往十余辈,辄死,若何以能得王?’乃走燕壁(军营),燕将见之,问燕将曰:‘知臣何欲?’燕将曰:‘若欲得赵王耳。’曰:‘君知张耳、陈馀何如人也?’燕将曰:‘贤人也。’曰:‘知其将何欲?’曰:‘欲得其王耳。’赵养卒乃笑曰:‘知未知此两人所欲也。夫武臣、张耳、陈馀杖马箠(chuí垂,马鞭)下赵数十城,此亦各欲南面而王,岂欲为卿相终己邪?夫臣与主岂可同日而道哉,顾其势初定,未敢参(sān三,通“三”)分而王,且以少长先立武臣为王,以持赵心。今赵地已服,此两人亦欲分赵而王,时未可耳。今君乃囚赵王。此两人名为求赵王,实欲燕杀之,此两人分赵自立。夫以一赵尚易(轻视)燕,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,而责杀王之罪,灭燕易矣。’燕将以为然,乃归赵王,养卒为御(驾车)而归。”

【例句】:

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兄弟》:“方其幼也,父母左提右挈,前襟后裾。” 宋·苏轼《东坡续集·拟孙权答曹操书》:“仆之有张昭,正如备(刘备)之有孔明,左提右挈,以就大事。” 宋·辛弃疾《议谏民兵守淮疏》:“况三镇之势,左提右挈,横连纵出,且战且守,以制其后。” 明,朱鼎《玉镜台记·石勒报败》:“将勇兵强,华夷慑服;左挈右提,东征西伐。” 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77回:“思与诸公左提右挈,宏济艰难,推诚以结邦交。”


并列 挈,提。①彼此相互扶持。语出《史记·张耳陈馀列传》:“夫以一赵尚易燕,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。而责杀王之罪,灭燕易矣。”宋·辛弃疾《议谏民兵守淮疏》:“况三镇之势,~,横连纵出,且战且守,以制其后。”②形容从旁辅助。宋·苏轼《拟孙权答曹操书》:“仆之有张昭,正如备之有孔明,~,以就大事。”也作“左挈右提”。


【词语左提右挈】  成语:左提右挈汉语词典:左提右挈

猜你喜欢

  • 祠神马

    源见“金马碧鸡”。指汉王褒奉诏赴益州祭祀金马、碧鸡神事。宋杨亿《成都》诗:“漫传西汉祠神马,已见南阳起卧龙。”

  • 越王台

    南朝梁.任昉《述异记》卷上:“吴既灭越,栖勾践于会稽之上,地方千里。勾践得范蠡之谋,乃示民以耕桑,延四方之士,作台于外而馆贤士,今会稽山有越王台。”后人常用此典故咏史。越王台,是春秋时越王勾践为招纳贤

  • 徐妃半妆

    同“徐妃半面妆”。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.载应不捷声价益振》:“乾符中,蒋凝应宏辞,为赋止及四韵,遂曳白而去。试官不之信,逼请所试,凝以实告。既而比之诸公,凝有得色。试官叹息久之,顷刻之间,播于人口。或称

  • 濠上想

    同“濠上思”。宋林逋《中峰行乐却望北山因而成韵》:“庶将濠上想,聊作剡中游。”

  • 陶令弃官

    源见“陶令归去来”。借指不向世俗低头而弃官归隐。唐李商隐《自贶》诗:“陶令弃官后,仰眠书屋中。”

  • 梧丘之首

    源见“梧丘之魂”。指冤死者。南朝梁简文帝《〈昭明太子集〉序》:“梧丘之首,魂沉而靡托;射声之鬼,曝骨而无归。”【词语梧丘之首】  成语:梧丘之首汉语大词典:梧丘之首

  • 鲲鹏化

    同“鲲鹏变化”。闽徐夤《北》诗:“穷溟驾浪鲲鹏化,极海寄书鸿雁迟。”

  • 应刘

    三国时魏应玚、刘桢,皆以能文著名当时,为曹丕、曹植兄弟所礼遇。后来诗文中常以“应刘”为宾客才人的代称。唐代杜甫《哭李尚书重题》诗:“还瞻魏太子,宾客减应刘。”【词语应刘】   汉语大词典:应刘

  • 采薪教子

    《晋书.列女传.韦逞母宋氏》:“宋氏与夫在徙中,推鹿车,背负父所授书,到冀州,依胶东富人程安寿。寿养护之。逞时年小,宋氏昼则樵采,夜则教逞,然纺绩无废。寿每叹曰:‘学家多士大夫,得无是乎!’逞遂学成名

  • 躯不赀

    躯:身体,指生命。不赀(zī资):不可计算估量。躯不赀:即“不赀之躯”的倒文,意为十分宝贵的生命。语出自《汉书·盖宽饶传》。西汉大臣盖宽饶在汉宣帝朝任司隶校尉(负责监察举报首都长安及附近地区各级官吏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