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尔虞我诈

尔虞我诈

或用作“此诈彼虞”、“尔诈我虞”。形容互相猜疑,互相欺骗,勾心斗角。公元前595年秋,楚庄王出兵伐宋,相持几个月,双方均疲惫不堪。为了迫使宋国求和,楚国军队在当地修房筑屋,并招回逃亡百姓耕田种地,以作久驻之状。宋国上下十分恐惧,派出大臣华元乘夜进入楚军营垒,突然冲进主将公子侧房中,向他说明宋国已经达到了“易子而食,析骸以爨爨”的地步。如果楚国退出三十里,则愿求和;如仍不退,则宁愿拼到底也不投降。”楚国得知这一情况,当即退军三十里,两国缔结了盟约。盟约中称:“我们两国互不欺诈,互相信任。”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宋及楚平。华元为质。盟曰:‘我无尔诈,尔无我虞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崔致远《谢诏示徐州事宜表》:“况是邻藩,岂谋侵扰,彼无此诈,此无彼虞。” 《毛泽东选集·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、办法和前途》:“团结要是真正的团结,尔诈我虞是不行的。”


见“尔诈我虞”。刘卫华、张欣武《哈佛女孩刘亦婷》:“他们还谈到商场上的~,官场上的阿谀奉迎贪赃枉法。”


解释尔:你。虞、诈:欺诈。形容互不信任,互相欺骗。

出处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我无尔诈,尔无我虞。”

春秋时期,楚王派遣大臣申舟出使齐国。从楚国到齐国,要途经宋国,申舟出使时,楚王给他说不用向宋国借道。申舟说:“宋国是个糊涂的国家,如果不借道,我就一定会被杀掉。”楚王说:“如果你被杀,我就出兵灭了宋国。”于是申舟不借道而行,后来果然被宋国杀掉。

楚王于是发兵进攻宋国,围困了九个多月还没有攻下,楚王就想退兵。申舟的儿子说:“先父甘冒杀身之祸而不敢放弃您不借道的命令,现在君王您却放弃了自己以前的诺言。”楚王哑口无言,无计可施。这时楚王的车夫申叔出主意说:“在阵地上修建房屋,并让逃亡的人来这里种田,宋国就会认为我们要打持久战,就一定会屈服。”楚王听从了这一建议,宋国果然非常害怕。

于是宋国派遣勇士华元趁夜潜入楚军,直接跑到宰相子反的床边,对他说:“实话告诉你,我们城里已经断粮,大家交换儿子当粮吃,拿死人骨头当柴烧。尽管这样,我们也宁愿与国同亡,而不会接受屈辱的条约。假如你们现在退军三十里,我们将听从你们的命令。”子反害怕了,便同意撤退三十里然后结盟。宋楚结盟时在盟约中写道:“我不欺骗你,你也不要欺骗我。”

近义钩心斗角

反义肝胆相照

例句

邻里间要搞好团结,不能尔虞我诈。


【词语尔虞我诈】  成语:尔虞我诈汉语词典:尔虞我诈

猜你喜欢

  • 执鞭

    手拿鞭子为人驾驭车子,引申为景仰、追随别人的意思。《论语.述而》:“子曰:‘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。’”《史记.管晏列传》:“假令晏子而在,余虽为之执鞭,所忻慕焉。”忻:同“欣”。【词语执鞭

  • 黄竹咏

    同“黄竹篇”。唐宋之问《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》:“一承《黄竹》咏,长奉白茅居。”

  • 杜甫山

    源见“饭颗山”。形容作诗辛苦,使身体消瘦。清王夫之《出郭赴李缓山之约》诗:“笛声恰在桓伊步,饭颗初逢杜甫山。”

  • 卜商修文

    同“地下修文”。宋王安石《葛兴祖挽辞》:“孙宝暮年犹主簿,卜商今日更修文。”

  • 堕屦

    源见“圯桥进履”。谓脱掉鞋子(让人穿以试尊老之志)。唐杜牧《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》诗:“迹留伤堕屦,恩在乐衔环。”

  • 固壁清野

    固壁,谓加固壁垒,使敌不易攻击;清野,谓转移人口、物资,使敌无所获取。这是对付优势入侵敌人的一种策略。《北齐书.李浑传》:“社客(崔社客)宿将多谋,诸城各自保,固壁清野。”参见“坚壁清野”。见“坚壁清

  • 一薰一莸,十年有臭

    薰:香草。莸:臭草。 一株香草和一株臭草杂放在一起,过了十年还有臭气。 比喻善的易被恶的掩盖,一时难以改变。语出《左传.僖公四年》:“一薰一莸,十年尚犹有臭。”杜预注:“十年有臭,言善易消,恶难除

  • 紫荆

    源见“田家荆合”。象征兄弟昆季。唐杜甫《得舍弟消息》诗:“风吹紫荆树,色与春庭暮。”清孙枝蔚《不得大兄消息》诗:“又见紫荆发,曾无黄耳来。”【词语紫荆】   汉语大词典:紫荆

  • 渭桥耻

    《旧唐书.吐蕃传上》:“广德(唐代宗李豫年号)元年九月,吐蕃寇陷泾州。十月,又陷奉天县。(帝)遣中书令郭子仪西御。吐蕃以吐谷浑党项羌之众二十余万,自龙光度而东。郭子仪退军,(帝)车驾幸陕州,京师失守。

  • 玄霜杵就

    源见“蓝桥”。喻指聘礼齐备。亦借指达到婚龄。就,完成。宋 彭子翔《贺新郎.童养合卺》词:“金屋阿娇元共贮,待玄霜杵就方成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