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射虎中石

射虎中石

指李广射虎除害心切,勇力异常。后以此典形容勇将武艺精湛,气概豪迈;或比喻精诚所致,金石可开。李广出外打猎,看到草丛中石头,以为是老虎而发箭射去,把箭头射进石头里,走近一看,是块石头。接着又连射几箭,却始终不能再射进去。李广所在之郡,一听说有老虎,就常常亲自去射它。到他驻守右北平(治所今辽宁凌源西南)时,一次射老虎,老虎跳起来,扑伤了李广,李广也终于射死老虎。此典又作“弓开伏石”、“饮羽”、“石没羽”、“没石棱”、“弦声裂石”、“射虎李广”、“射石”、“南山射虎”、“射虎南山”、“射石饮羽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109《李将军列传》2871、2872页:“广出猎,见草中石,以为虎而射之,中石没镞(zú族,箭头),视之石也。因复更射之,终不能复入石矣。广所居郡闻有虎,尝(通“常”)自射之。及居右北平射虎,虎腾伤广,广亦竟射杀之。”

【例句】:

北周·庾信《周大将军崔说神道碑》:“剑起沉犀,弓开伏石,楚后让盟,秦君还璧。” 北周·庾信《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》:“唐成公之肃爽,海西侯之千里,莫不饮羽衔竿,吟猿落雁。” 唐·李白《豫章行》:“精感石没羽,岂云惮险艰。” 唐·卢纶《塞下曲》:“林暗草惊风,将军夜引弓。平明寻白羽,没在石棱中。” 金·元好问《东丹骑射》:“血毛不见南山虎,想得弦声裂石时。” 明·李梦阳《送李中丞赴镇》:“椎牛李牧将士跃,射虎李广匈奴知。” 明·陈子龙《老将军》:“暗中射石黄云冷,白昼腾虎俱峥嵘。” 清·文廷式《永遇乐·秋草》:“惊心是,南山射虎,岁华易晚。” 清·周振采《老将》:“请看猿臂终强健,射虎南山气尚遒。” 清·无名氏《杜诗言志》卷3:“李广终身不侯,而能射石饮羽,借以为喻,其所以吐胸中之气而置生平之怨毒者,两为精当也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史记· 李将军列传》:“ (李) 广出猎,见草中石,以为虎而射之,中石没镞,视之石也。因复更射之,终不能复入石矣。” 《汉书·李广传》亦载。作“中石没矢”。又《韩诗外传》卷六:“昔者楚熊渠子夜行,见寝石,以为伏虎,弯弓而射之,没金饮羽,下视,知其石也。因复射之,矢跃无迹。”二事相类。

【今译】 汉代李广居蓝田南山中打猎,见草中有石,以为是老虎,发箭射去,箭头射入石中,细看原来是石头,退回再射,就射不进去了。另有楚国熊渠子夜间行路,见卧石以为是伏虎,箭射进去连箭羽都没了,下来看方知是石,于是再射,箭却蹦得无影无踪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勇将武艺精湛; 或用以形容用心专精,气概豪迈。

【典形】 弓开伏石、没石棱、南山射虎、射虎李广、射虎南山、射石、石没羽、弦声裂石、饮羽、石虎衔箭、弯弓饮羽、射虎将军、林暗疑降虎、暗石疑藏虎、石犹饮羽、怪石饮羽、石如卧虎。

【示例】

〔弓开伏石〕 北周·庾信《周大将车崔说神道碑》:“剑起沉犀,弓开伏石,楚后让盟,秦君还璧 。”

〔没石棱〕 唐·卢纶《塞下曲》:“林暗草惊风,将军夜引弓,平明寻白羽,没在石棱中。”

〔南山射虎〕 清·文廷式《永遇乐·秋草》:“惊心是,南山射虎,岁华易晚。”

〔射虎李广〕 明·李梦阳《送李中丞赴镇》:“椎牛李牧将士跃,射虎李广匈奴知。”

〔射虎南山〕 清·周振采《老将》:“请看猿臂终强健,射虎南山气尚遒。”〔射石〕 明·陈子龙《老将行》:“暗中射石黄云冷,白昼腾虎俱峥嵘。”

〔石没羽〕 唐·李白《豫章行》:“精感石没羽,岂云惮险艰。”

〔弦声裂石〕 金·元好问 《东丹骑射》:“血毛不见南山虎,想得弦声裂石时。”

〔饮羽〕 北周·庾信《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》:“唐成公之肃爽,海西侯之千里,莫不饮羽衔竿,吟猿落雁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犯而不校

    《论语.泰伯》:“曾子曰:‘以能问于不能,以多问于寡;有若无,实若虚;犯而不校,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。’”犯,冒犯。校,计较。这段话的意思是:曾子说:“自己有能也可以求教于不能的人;自己多知还要请教少

  • 陶潜观海图

    晋.陶潜《陶渊明集》卷四《读山海经十三首》其:“泛览周王传,流观山海图”。晋朝诗人陶潜在《读山海经十三首》其一中有“泛览周王传,流观山海图”之句。我国古籍《山海经》一书中,有许多地方是描绘山、海、动植

  • 顺之者兴,逆之者亡

    同“顺之者昌,逆之者亡”。梁启超《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》:“〔民族主义〕以万丈之气焰,磅礴冲激于全世界人人之脑中,顺之者兴,逆之者亡。”见“顺之者昌,逆之者亡”。梁启超《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》:“(民族主

  • 题剑

    《东观汉纪》卷二《章帝纪》:“章帝赐尚书剑各一,手署姓名,韩棱楚龙泉,郅寿蜀汉文,陈宠济南锻成。一室纳两刃,其余皆平剑。宠敦朴,有善于内,不见于外,故得锻成剑。皆因名而表意。”《后汉书.韩棱传》:“(

  • 凤衔丹诏

    同“木凤衔书”。唐戎昱《赠韦况徵君》诗:“身欲逃名名自随,凤衔丹诏降茅茨。”

  • 尊隗

    源见“黄金台”。谓招揽贤良。唐李商隐《五言四十韵》:“故事曾尊隗,前修有荐雄。”清张式《燕昭王筑黄金台赋》:“欲罗天下之彦,总海内之英,爱筑台于国,以尊隗为名。”

  • 诒翼

    同“诒燕”。宋宋祁《皇太子诞庆》诗:“从此诒翼永,斯万见承平。”【词语诒翼】   汉语大词典:诒翼

  • 沈郎消瘦

    同“沈约瘦”。宋韩元吉《夜行船.再至东阳》词:“楼上清风,溪头明月,不道沈郎消瘦。”宋方千里《满江红》词:“沈郎消瘦,带围如束。”

  • 追亡

    《史记.淮阴侯列传》:“信数与萧何语,何奇之。至南郑,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,信度何等已数言上,上不我用,即亡(逃走)。何闻信亡,不及以闻(来不及先告知刘邦),自追之。人有言上曰:‘丞相何亡。’上大怒,如

  • 梅驿

    同“梅花驿”。宋陆游《蓦山溪.送伯礼》词:“梅驿外,蓼滩边,只待除书看。”【词语梅驿】   汉语大词典:梅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