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始终如一

始终如一

从开始到最后都一样,没有变化。形容能坚持到底。封隆之(485-545年),字祖裔,渤海蓨tiáo)(今河北景县)人,性情宽厚,高欢执政,四次出任侍中,累迁吏部尚书,左仆射等显官。常出奇谋妙算,克敌致胜。死后,高欢很悲伤,为他追加官职,谥号“宣懿”,并对司马子如说:“封公积德业,行仁义之事,性情通达。自从跟随我以来,勤勤恳恳,意志坚定,二十多年了,一直如此,没有改变。正因为他忠信可以使人信赖,我才把后事托付给他。”

【出典】:

北齐书·封隆之传》卷21,303页:“(高祖)顾谓冀州行事司马子如曰:‘封公积德履仁,体通性达,自出纳军国,垂二十年,契阔坚虞,始终如一。以其忠信可凭,方以后事托之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秦纪一·昭襄王五十二年》:“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,慎终如始,始终如一,夫是之谓大吉。” 明·陶宗仪《辍耕录·隆友道》:“既至燕寓于公囚所侧进,日以美馔馈,凡三载,始终如一。”


偏正 从始到终都一样。形容坚持到底。语出《荀子·议兵》:“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,慎终如始,终始如一,夫是之谓大吉。”鲁迅《书信集·致许寿裳》:“虽无赫赫之勋,而治事甚勤,~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描写为人处事方面。→善始善终 全始全终 始终不渝 ↔有始无终 朝令夕改反复无常。也作“始终若一”、“终始若一”。


【词语始终如一】  成语:始终如一汉语词典:始终如一

猜你喜欢

  • 琴瑟不调

    源见“琴瑟”。琴瑟合奏时,声音没有调整和谐。比喻夫妻不和。唐赵璘《因话录.宫》:“郭暧尝与升平公主琴瑟不调。”见“琴瑟失调”。《汉书·董仲书传》:“譬之~,甚者必解而更张之,乃可鼓也。”【词语琴瑟不调

  • 绨袍意

    同“绨袍惠”。宋王安石《和耿天骘》:“故人恋恋绨袍意,岂为哀怜范叔寒。”《聊斋志异.嫦娥》:“曩试君心耳,幸绨袍之意犹存。”

  • 无所不至

    没有达不到的地方。 指没有什么事干不出来(多指坏事)。语出《论语.阳货》:“苟患失之,无所不至矣。”唐.沈既济《任氏传》:“每相狎暱,无所不至。”《金史.逆臣传.徒单贞》:“汝若不制汝心,将无所不至

  • 添兵减灶

    《史记.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五万灶,明日为五万灶,又明日为三万灶。庞涓行三日,大喜,曰:‘我固知齐军怯,入吾地三日,士卒亡者过半矣。’”齐孙膑战庞涓,暗中增兵,而表面上制造减少行军饭灶的

  • 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

    蜡炬:蜡烛。 春蚕吐丝到死才会休止,蜡泪烧干了才肯化为灰烬。 原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。 后也比喻人们为着某种理想而执着地追求,至死不渝。语出唐.李商隐《无题》:“相见时难别亦难,东风无力百花残。

  • 妆学寿

    源见“梅花妆”。谓描梅花于额上为饰。宋沈瀛《减字木兰花.四劝》词:“明朝醒酒,起看佳人妆学寿。”

  • 华清石莲

    唐.郑处诲《明皇杂录》:“玄宗幸华清宫,新广汤池,制作宏丽。安禄山于范阳以白玉石为鱼龙凫雁,仍为石梁及石莲花以献,雕鐫巧妙,殆非人工。上大悦,命陈于汤中。又以石梁横亘汤上,而莲花才出于水际。上因幸华清

  • 同车

    《诗经.郑风.有女同车》:“有女同车,颜如舜华。将翱将翔,佩玉琼琚。彼美孟姜,洵美且都。”此是《有女同车》诗首章,意为:有一个女子与我同车,容貌美丽如同木槿花。她的行步像鸟儿翱翔,佩玉琼琚合拍作响。那

  • 齑瓮

    源见“黄齑三百瓮”。喻指文士蹭蹬不达的贫寒生活。宋陆游《书意》诗之二:“余禄正应齑瓮在,宿酲时卧酒垆旁。”

  • 原氏阡

    《汉书.游侠传.原涉》:“涉字巨先。……初,武帝时,京兆尹曹氏葬茂陵,民为其道为‘京兆仟’。涉慕之,乃买地开道,立表署曰‘南阳仟’,人不肯从,谓之‘原氏仟’。”汉武帝时京兆尹曹氏死后葬在茂陵,通往墓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