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堂堂之阵,正正之旗

堂堂之阵,正正之旗

堂堂:壮盛的样子。正正:整齐的样子。一作“整整”。 形容军容壮盛整齐。 也比喻行事光明正大。语出《孙子.军争》:“无要( ㄧㄠˊ yáo )正正之旗,勿击堂堂之陈(阵)。”后多引作〔堂堂之阵,正正之旗〕。《文选.钟会〈檄蜀文〉》李善注引《黄帝出军诀》:“始立牙之日,吉气来应,旗幡指敌。或从风而来,金铎之声扬以清,鼓鞞之音婉而鸣。是谓堂堂之阵,整整之旗。此大胜之征也。”宋.陈亮《又甲辰秋书》:“至于堂堂之阵,正正之旗,风雨雷电交发而并至,龙蛇虎豹变见而出没,推倒一世之智勇,开拓万古之心胸,如世俗所谓粗块大脔,饱有余而文不足者,自谓差有一日之长。”明.李贽《续焚书.书汇.与周友山》:“盖自量心上无邪,身上无非,形上无垢,影上无尘,古称‘不愧’、‘不怍’,我实当之。是以堂堂之阵,正正之旗,日与世交战而不败者,正兵在我故也。”又比喻正规的文章。清.黄宗羲《论文管见》:“而世不乏堂堂之阵,正正之旗,皆以大文目之,顾其中无可以移人之情者,所谓刳然无物者也。”清.吴乔《围炉诗话》卷二:“七绝乃偏师,非必堂堂之阵,正正之旗。有或斗山上,或斗地下者。”也单引〔堂堂之阵〕。三国.魏.钟会《檄蜀文》:“段谷侯和沮伤之师,难以敌堂堂之阵。”


【词语堂堂之阵,正正之旗】  成语:堂堂之阵,正正之旗汉语词典:堂堂之阵,正正之旗

猜你喜欢

  • 投笔事戎轩

    同“投笔从戎”。唐魏徵《述怀》诗:“中原初逐鹿,投笔事戎轩。”

  • 温良恭俭让

    《论语.学而》:“子贡曰:‘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。夫子之求之也,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?’”温:温和;良:善良;恭:恭敬、谦逊;俭:节制;让:忍让。原指上述五种美德。后泛指态度谦恭,举止文明。亦指不使用暴

  • 櫜弓戢矢

    同“櫜弓戢戈”。清夏燮《中西纪事.剿抚异同》:“比年各省用兵,胜负无常,得失互见,诸臣何不以事无把握为虑,而亟欲櫜弓戢矢耶?”见“櫜弓戢戈”。清·夏燮《中西记事·剿抚异同》:“比年各省用兵,胜负无常,

  • 瑚琏质

    同“瑚琏”。宋苏轼《送程之邵签判赴阙》诗:“念君瑚琏质,当今台阁宜。”

  • 言筌

    源见“得鱼忘荃”。喻指表意的言辞。南朝 齐王融《忏悔三业门颂》:“乐田生灭,患以全身,业资意造,事假言筌。”鲁迅《南腔北调集.世故三昧》:“不过凡事一说,即落言筌,不再能得三昧。”【词语言筌】   汉

  • 花前月下

    同“月下花前”。宋赵长卿《诉衷情》词:“花前月下会鸳鸯,分散两情伤。”见“月下花前”。《群音类选·〈红叶记·红叶重逢〉》:“~,几度消魂,未识多情面,空遗泪痕。”【词语花前月下】  成语:花前月下汉语

  • 暗箭明枪

    比喻各种公开的攻击和暗地里的中伤。《群音类选.清腔类.玉交枝》:“忽心痴撞入他迷魂阵图里,暗箭明枪难躲避。”见“明枪容易躲,暗箭最难防”。《群音类选〈清腔类·玉交枝〉》:“忽心痴撞入他迷魂图里,~难躲

  • 为螳螂动杀机

    《后汉书.蔡邕传》载:蔡邕精通音乐。一次到邻居家赴宴,走到门口,听出屋里琴声露出杀心。他掉头走开。主人知道,连忙追上,问何缘故?蔡邕具实相告。后来那弹琴的人说,他弹奏时,偶然见到一只螳螂正欲捕蝉,他很

  • 维嵩

    《诗.大雅.崧高》:“崧高维岳,骏极于天。”毛传:“崧,高貌,山大而高曰崧。”崧,同“嵩”。后即以“维嵩”形容高。亦用指中岳嵩山。唐薛存诚《嵩山望幸》诗:“降灵逢圣主,望幸表维嵩。”唐 刘耕《和主司王

  • 脱颖而出

    颖(yǐng影):原指禾穗的芒尖,这里指锥子尖。此典指毛遂对平原君赵胜说:您要是早把我放进口袋里,我象锥子尖早就刺露出来了。后以此典比喻才华得以显露出来。战国时,秦兵围困赵都邯郸(今河北邯郸),赵王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