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坐榻无毡

坐榻无毡

毡(zhān沾),用兽毛砑成的片状物,可以防寒的用品。也作“坐客无毡”、“客无毡”、“割半毡”、“半毡”、“割毡”等,据江革的故事概括而来。江革,字休映,南朝梁考城(今河南兰考县东北)人。梁时任御史中丞、度支尚书等职。以敢于弹劾权贵,刚直廉洁见称。少时丧父,贫穷,好学不倦,南朝齐时入太学,被王融、谢眺所器重,曾为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学士。有一次谢眺去探访江革,天正下雪,气候严寒,他见江革衣衫单薄,只坐在破絮单席之上,刻苦用功,嗟叹良久,于是脱下身上的短袄,又将自己所带的毡子割下半块一并送给江革充当卧具。后世常以此典形容士人贫寒苦学或对寒士的顾惜资助。

【出典】:

梁书》卷36《江革传》522、523页:“齐中书郎王融、吏部谢眺雅相钦重。眺尝宿卫,还过候革,时大雪,见革弊絮单席,而耽学不倦,嗟叹久之,乃脱所著襦(rú如,短衣,短袄),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苏辙《次韵分司南京李诚之》之一:“公田种秫全抛却,坐客无毡谁与钱。” 宋·黄庭坚《次韵张秘校喜雪》之一:“学子已占秋食麦,广文何憾客无毡。” 金·元好问《寄钦用》:“长门有赋人谁买,坐榻无毡客益寒。” 清·王士祯《题江辰六借书图》之一:“何人解似宣城守,手为江郎割半毡。” 清·吴雯《雨亭王公雪中旋斾喜成二十韵》:“袁安谁枉辙,江革尚分毡。” 清·毛奇龄《冬日过上海署故人任明府制衣衣我感赋》诗:“割毡何足赠江革,解襦不敢衣顾郎。” 清·黄景仁《得吴竹桥书趣北行留别程端立》:“半毡分谢眺,一塌下陈藩。”


【典源】《梁书·江革传》:“ (谢) 朓尝宿卫,还过候革,时大雪,见革弊絮单席,而耽学不倦,嗟叹久之,乃脱所著襦 (ru),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。”《南史·江革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南朝梁江革自幼聪敏,虽少孤贫而读书勤奋,上太学,举高第,深得谢朓等人器重。一次谢朓去探访江革,天正下雪,气候严寒,他见江革衣衫单薄,只坐在破絮单席之上,仍刻苦用功,不禁嗟叹良久,于是脱下自己身上的短袄,又将自己所带的毡子割下半块送与江革。

【释义】后以此典形容士人贫寒; 或形容顾惜寒士。

【典形】半毡、割半毡、客无毡、坐客无毡、坐榻无毡。

【示例】

〔半毡〕清·黄景仁《得吴竹桥书趣北行留别程端立》:“半毡分谢朓,一榻下陈蕃。”

〔割半毡〕清·王士禛《题江辰六借书图》之一:“何人解似宣城守,手为江郎割半毡。”

〔客无毡〕宋·黄庭坚《次韵张秘校喜雪》之一:“学子已占秋食麦,广文何憾客无毡。”

〔坐客无毡〕 宋·苏辙 《次韵分司南京李诚之》之一:“公田种秫全抛却,坐客无毡谁与钱。”

〔坐榻无毡〕 金·元好问《寄钦用》:“长门有赋人谁买,坐榻无毡客益寒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卖杏虎

    源见“董奉杏成林”。喻称严以律人者。元乔吉《一枝花.杂情》套曲:“曹大家卖杏虎,裴小蛮学撒撇,温太真索妆?。”【词语卖杏虎】   汉语大词典:卖杏虎

  • 画灰

    《南史.隐逸传下.陶弘景传》:“(陶弘景)幼有异操,年四、五岁,恒以荻为笔,画灰中学书。”后以“画灰学书”用为勤奋致学的典故。又宋.陆游《南唐书.宋齐立传》:“(烈祖)独与齐立议事,率至夜分……置灰炉

  • 天孙

    源见“牛郎织女”。即织女星。《史记.天官书》:“婺女,其北织女。织女,天女孙也。”唐司马贞索隐:“织女,天孙也。”唐柳宗元《乞巧文》:“下土之臣,窃闻天孙,专巧于天。”【词语天孙】   汉语大词典:天

  • 芦中士

    同“芦中人”。清归庄《与大鸿书》:“但恐忧能伤人,公等京兆战捷时,芦中士或作泉下人,未可知耳。”

  • 名公器也,不可多取

    名誉是世人共有的东西,个人不应取得太多。 反映古代道家以谦退为本的思想。语出《庄子.天运》:“老子曰:‘名公器也,不可多取。’”唐.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:“古人云:‘名者公器,不可以多取。’仆是何者?

  • 气缠霜匣

    旧题晋.葛洪《西京杂记》卷一:“汉帝相传以秦王子婴所奉白玉玺、高帝斩白蛇剑。剑上有七采珠、九华玉以为饰,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。剑在室中,光景犹照于外,与挺剑不殊。十二年一加磨莹,刃上常若霜雪。开匣拔鞘,

  • 杏树坛

    同“杏坛”。唐王维《田园乐》诗之三:“杏树坛边渔父,桃花源里人家。”【词语杏树坛】   汉语大词典:杏树坛

  • 攀翼

    同“攀龙附凤”。《周书.赫连达韩果等传论》:“若夫数将者,并攀翼云汉,底绩屯夷,虽运移年世,而名成终始,美矣哉!”【词语攀翼】   汉语大词典:攀翼

  • 击蛇笏

    《宋史.孔道辅传》:“(孔道辅)为宁州军事推官(推官,是设立在节度使或观察使下的属官,掌管勘问刑狱等事。),数与州将事事。有蛇出天庆观真武殿中,一郡以为神,州将帅官属咸往奠拜之,欲上其事。道辅径前以笏

  • 御前画地

    《晋书.张华传》:“武帝常问汉宫室制度及建章千门万户,华应对如流,听者忘倦,画地成图,左右属目。”后以“御前画地”称誉博学多才,善于筹画。清张问陶《送家鹤坪太守之任河南》诗:“御前画地谈河北,剑外题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