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呜呼哀哉

呜呼哀哉

原作“于乎哀哉”,为伤痛之辞。旧时祭文中常用以对死者的悲悼。后亦借以指死亡或事情完结,含有诙谐或讽刺的意味。《诗经》里有首讽刺周幽王的诗,诗人看到国势衰败,回忆西周初年的鼎盛局面时说,从前祖先受天命,有召公这样的好臣子,一日开疆一百里,如今呀,一天失去一百里。伤心啊!今天的人啊,不尊重旧有的老臣。

【出典】:

诗经·大雅·召旻》:“昔先王受命,有如召公。日辟国百里,今也日蹙国百里。于乎哀哉!维今之人,不尚有旧?”

【例句】:

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檀弓》“鲁哀公诔孔丘曰:‘天不遗耆老,莫相予位焉。呜呼哀哉,尼父!” 鲁迅《集外集·选本》:“不过这类的辩论,照例是不会有结果的。……往复几回之后,而问题于是呜呼哀哉了。”


并列 呜呼,文言叹词。哉,文言语气词。泛指悲哀。语出《诗经·大雅·召旻》:“於乎哀哉! 维今文人,不尚有旧。”后来常用于对死者表示哀悼。多用于祭文中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遭世罔极兮,乃陨厥身。~,逢时不祥!”现在多用于幽默口吻,表示坏人死了或事情完结。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病后杂谈》:“好几回检查身体,没有死症,不至于~是明明白白的。”△多用于表示悲哀方面。也作“於乎哀哉”。


解释本为表示对死者哀悼的悲痛之辞。现多用来表示死亡或事情完结,有时含诙谐或讽刺意味。

出处左传·哀公十六年》:“呜呼哀哉!尼父,无自律。”

孔子名丘,字仲尼,春秋时期鲁国人,著名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的创始人。孔子是当时最博学的人之一,早年曾周游列国,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,但不为当时的诸侯采纳,于是退而专心编修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《春秋》。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,被后世尊称为“至圣”。

鲁哀公十六年(公元前479年)四月十一日,孔子死了。鲁哀公致悼词说:“上天不善,不肯留下他这样一位国老,让他捍卫我居于王位,使我孤零零地忧愁成疾。哎哟!真是悲哀啊!仲尼先生啊,你这样一走,我就失去了约束提高自己的榜样。”

近义一命呜呼

例句

秦邦业将秦钟打了一顿,自己气得老病发了,三五日,便呜呼哀哉了。


【词语呜呼哀哉】  成语:呜呼哀哉汉语词典:呜呼哀哉

猜你喜欢

  • 一客不烦二主

    烦:烦劳。 一位客人不麻烦两家主人。 常用作认定同一个人打交道时所说的客套语。语出《续传灯录.二八.临安府灵隐瞎堂远禅师》:“一鹤不栖双木,一客不烦两家。”后多引作〔一客不烦二主〕。《水浒全传》二

  • 朋来之辰

    《易.复》:“朋来无咎。”孔颖达疏:“朋谓阳也。反复众阳朋聚而来,则无咎也。”后因以“朋来之辰”指吉庆之辰。宋苏轼《贺正启》:“庆此朋来之辰,必有汇征之福。”

  • 睡鸭

    香炉。古代一种用铜冶铸的睡鸭形的香炉,中间空可燃香,使香从鸭嘴中喷出。宋代王庭坚《有惠江南帐中香者戏答六言诗》:“欲雨鸣鸠日永,下帷睡鸭初闲。”【词语睡鸭】   汉语大词典:睡鸭

  • 盼盼

    源见“燕子楼”。借指名妓。《剪灯馀话.田洙遇薛涛联句记》:“小小真能谑,盼盼最解诗。”【词语盼盼】   汉语大词典:盼盼

  • 牛角之歌

    源见“宁戚饭牛”。扣牛角而悲歌,借指寒士自求用世。唐韩愈《上兵部李侍郎书》:“夫牛角之歌,辞鄙而义拙;堂下之言,不书于传记。”偏正 指穷士自求用世。语本春秋时宁戚的故事。宁戚很穷,想见齐桓公而出仕,一

  • 冠鳌

    源见“龙伯钓鳌”。形容非凡之处。唐刘禹锡《浙西李大夫述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斐然继声》诗:“南台资謇谔,内署选风骚。羽化如乘鲤,楼居旧冠鳌。”

  • 只鸡奠

    源见“斗酒只鸡”。指祭奠亡友。清黄景仁《思旧篇》:“嗟我犹惭只鸡奠,脉脉泪痕空被面。”

  • 执抶

    《左传.襄公十七年》:“子罕闻之,亲执扑,以行筑者,而抶其不勉者。”后以“执抶”谓持鞭督责。清钱谦益《戏为拂水筑台歌赠嘉定夏生华甫》:“不烦执抶争用命,日旰奋迅逾亭午。”【词语执抶】   汉语大词典:

  • 在三之谊

    同“在三之礼”。清纳兰性德《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》:“夫师岂易言哉!古人重在三之谊,并之于君亲。”

  • 赋登楼

    源见“王粲登楼”。谓客游思乡。宋苏轼《次韵答邦直子由》之五:“无事会须成好饮,思归时欲赋登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