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“一瓢饮”。宋方岳《唐律》诗之七:“忍饥吾亦惯,古色一箪瓢。”
连最简单的之和无字都不认识。比喻不识字,或文化水平很低。由唐白居易的事迹引伸而来。参见“诗入鸡林”条。史载白居易天赋聪颖,始生七月便能认识“之”、“无”二字。后来人们便把文化水平极低比喻成“不识之无”
同“歌落梁尘”。宋刘克庄《最高楼.题周登乐府》词:“八音相应谐韶乐,一声未了落梁尘。”
明代宦官刘瑾专权时,连王公贵族皇亲国戚,都没人敢跟他平起平坐,每每私下进见,都要向他叩头跪拜。给皇帝的奏章总是先用红色帖子呈送刘瑾,叫做红本,然后才敢用副本上给通政司,叫做白本。对刘瑾都尊称为刘太监而
源见“非熊兆”。指承担宰辅重任。宋 赵福元《沁园春.庆赵运干》词:“后五日,有竹湖公相,梦叶非熊。”
参见:止水
同“萧芝雉随”。唐杜甫《奉赠萧二十使君》诗:“王凫聊暂出,萧雉只相驯。”
源见“南柯梦”。指唐李公佐《南柯太守传》中所说南柯郡。喻梦里功名富贵。清 勒方绮《满江红》词:“梦里功名蝼蚁郡,画中光宠麒麟阁。”
源见“绠短汲深”。比喻才识短浅。南朝 梁刘勰《文心雕龙.通变》:“然绠短者衔渴,足疲者辍途,非文理之数尽,乃通变之才疏耳。”【词语绠短】 汉语大词典:绠短
犹循名责实。三国 魏 傅嘏《难刘劭考课法论》:“夫建官均职,清理民物,所以务本也;纠励成规,所以治末也。”见“循名责实”。三国魏·傅嘏《难刘劭考课法论》:“夫建官均职,清理民物,所以务本也;~,纠励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