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代王褒《圣主得贤臣颂》:“若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之君,获稷、契、皋陶、伊尹、吕望之臣,明明在朝,穆穆列布,聚精会神,相得益章。”章:通“彰”。本谓主明臣贤,相互配合。相互协助,成绩就更加显著。后亦
宋.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七:“杜少陵诗云‘小儿学问止《论语》,大儿结束随商贾’,盖以《论语》为儿童之书也。赵普再相,人言普山东人,所读者止《论语》,盖亦少陵之说也。太宗(赵匡义)尝以此论问普,普略不隐
同“涸辙之鲋”。北周庾信《拟咏怀》之一:“涸鲋常思水,惊飞每失林。”【词语涸鲋】 汉语大词典:涸鲋
属:正好,适值。戎行( ㄏㄤˊ háng ):行伍,军队。 意谓正在军队里服役。语出《左传.成公二年》:“下臣不幸,属当戎行,无所逃隐。”五代.南唐.阙名《对立功执商判》:“壮哉乙者,属当戎行,攘
《汉书.薛宣传》:“及日至休吏,贼曹掾张扶独不肯休,坐曹治事。宣出教曰:‘盖礼贵和,人道相通。日至,吏以令休,所繇(由)来久。曹虽有公职事,家亦望私恩意。掾宜从众,归对妻子,设酒肴,请邻里,一笑相乐,
同“吹篪老妪”。清陈维崧《念奴娇.祖园与玉峰徐孚若话旧回》词:“拚取僧院听钟,歌楼持钵,老作吹篪婢。”
意思是一身的行为都遵循法道,而无所选择。《孝经.卿大夫章》:“是故非法不言,非道不行,口无择言,身无择行。”主谓 自身行为必须遵循法规,别无其他选择。《孝经·卿大夫》:“是故非法不言,非道不行,口无择
唐.范摅《云溪友议》卷六:“真娘者,吴国之佳人也。时人比于钱唐苏小小,死葬吴宫之侧。行客感其华丽,竞为诗题于墓树,栉比麟臻。有举子谭铢者,吴门秀逸之士也,因书绝句,以贻后之来者。睹其题处,径游之者,稍
源见“南山雾豹”。喻指出色的才华。明 王錂《春芜记.忤奸》:“十年间屈首衡门,似南山修成豹文。”【词语豹文】 汉语大词典:豹文
西汉大儒匡衡能文学,善说《诗》。宣帝时射策甲科,学者们上书推荐匡衡,说他通晓儒经,举世无双,为文学就官京师。匡衡受到太子太傅萧望之的重视,上奏皇帝,说匡衡精通经学。元帝即位后,长安令杨兴向大司马车骑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