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八仙过海

八仙过海

明 吴元泰《八仙出处东游记传》载:八仙乃民间传说中道教的八个仙人,他们是汉钟离、张果老、吕洞宾李铁拐、韩湘子、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。八仙故事唐 宋 元皆有不同记载,元杂剧中已出现其形象,至吴元泰始定为此八人,后遵从不二。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,各有一套术法。民间因有“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”的谚语。明无名氏《八仙过海》二折:“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,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,端的万古名扬。”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,互相竞赛。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二部十四:“穷棒子闹翻身,是八仙过海,各显其能。”


见“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”。贾平凹《腊月 ·正月》:“大家都在争着富,是龙就成龙,是虎就成虎,~,各人会有各人的神通呢!”


解释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,各有一套法术。后用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,互相竞赛。

出处明·无名氏《八仙过海》第二折:“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,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,端的万古名扬。”

明代吴元泰《东游记》第四十八回讲道,八仙参加完蟠桃大会后,来到东海边上,停云观望。只见潮头汹涌,巨浪惊人。吕洞宾说:“今天我们每人用一件物体投在海面,踏着渡海,各显自己的神通怎么样?”大家都说好。于是,铁拐李就把自己的铁拐扔到海面,立在拐上,乘风逐浪地渡了起来。汉钟离把拂尘投在水里,张果老把纸驴投在水中,吕洞宾把箫管投在水中,而韩湘子用花篮,何仙姑用竹罩投水而渡。蓝采和把拍板投到水中,曹国舅把玉版投到水中而渡。八仙各自用自己的手段渡海,展示了各人的神通。不料东海龙王太子看上了蓝采和的拍板,强行夺去,以致惹起了八仙和龙宫的一场大战。


【词语八仙过海】  成语:八仙过海汉语词典:八仙过海

猜你喜欢

  • 覆鹿遗蕉

    源见“蕉鹿梦”。谓得失荣辱无常,如同梦幻。王闿运《〈桂阳州志〉序》:“覆鹿遗蕉,亡猿灾木,非敌非寇,自倾自覆。”见“覆鹿寻蕉”。王闿运《湘绮楼又集·桂阳州志序》:“述李汤邓邝段传,罗平治成,明社已屋。

  • 柏梁

    同“柏梁台”。唐韦渠牟《览外生卢纶诗因以示此》诗:“终期内殿联诗句,共汝朝天会柏梁。”【词语柏梁】   汉语大词典:柏梁

  • 三七之妖

    源见“三七厄”。指祸国之妖孽。太平天国洪仁玕《诛妖檄文》:“三七之妖运告终,九五之真人已出。”

  • 金谷之罚

    源见“金谷酒数”。指罚酒三杯。《聊斋志异.苗生》:“众欲联句。苗争曰:‘纵饮甚乐,何苦愁思!’众不听,设金谷之罚。”

  • 其谁曰不然

    其:副词。表推测,估计。 有谁说不是这样? 用反诘的语气表示对某种作法的肯定。语出《左传.隐公元年》:“若阙地及泉,隧而相见,其谁曰不然?”唐.梁肃《代太常答苏端驳杨绾谥议》:“而清俭厉俗,明哲保

  • 各得其所

    原指各如其愿,各得所需。神农氏之时,规定中午为买卖时间,招来天下的人民,聚集天下的财货,有无互相交换,然后各自散去,各人都得到所需要的物品。后来泛指每人都得到适当的安置。【出典】:《易·系辞下》:“神

  • 从心

    同“从心所欲”。唐戴孚《广异记.丁约》:“及从心之岁,毛发皆鹤。”宋苏舜钦《杜公求退第一表》:“实已年近从心,体素多病,自忝魁任,于今累年。”【词语从心】   汉语大词典:从心

  • 叔夜懒

    源见“嵇康七不堪”。谓疏懒,不耐官事。唐李端《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因寄元校书》诗:“从来叔夜懒,非是接舆狂。”清 黄鷟来《秋饮》诗:“平原期已久,叔夜懒何堪。”

  • 猪肝多累

    源见“食无肝”。谓在生活上给地方官等增添麻烦。清 舒拉《感遇》诗之四:“象齿既自焚,猪肝亦多累。”

  • 民安物阜

    阜:多;丰盛。指民众安乐、物资丰富。康熙五十六年(1717年)十一月,皇太后生病,康熙皇帝去探侍,他下诏书说:我8岁登皇帝位,在位五十多年,今年已经接近七十岁了。当在位二十年时,不敢预先计算能到三十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