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

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

貌:相貌。子羽:澹台灭明,字子羽,春秋时人,孔子弟子。相貌丑陋,但品行端正。 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人的好坏,对澹台灭明这样的人,就判断错了。 表示看人不能仅看他的外貌。语出《史记.孔子弟子列传》:“孔子闻之曰:‘吾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。’”《旧唐书.封常清传》:“公若方圆取人,则士大夫所望;若以貌取人,恐失之子羽矣。”张恨水《八十一梦.四十八梦》:“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,我不敢说能免此。”


其他 鲁国人澹台灭明,字子羽。开始时,孔子嫌他面貌丑陋,不愿收他为学生。勉强收了以后,发现他德行很好,于是感慨地说:“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。”语见《大戴礼记·五帝德》。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也有此语。而《韩非子·显学》云:“澹台子羽,君子之容也,仲尼几而取之,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。”其说异于《大戴礼记》、《史记》。后以“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”说明用外貌来衡量、判断人的好坏是肤浅的、错误的。△贬义。用于判断或录用人方面。→以毛相马 ↔量才取用 量才录用。也省作“以貌取人”,也作“以容取人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好掉头时不掉头

    宋.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三《容斋奉使》:“(洪)景卢素有风疾,头常微掉。时人为之语曰:‘一日之饥禁不得,苏武当时十九秋。传与天朝洪奉使,好掉头时不掉头(掉头,摇头,表示否定)。’”宋高宗末年曾派遣翰林

  • 疾走先得

    同“疾足先得”。汉 焦赣《易林.损之井》:“秦失其鹿,疾走先得。”见“疾足先得”。汉·焦赣《易林·损之井》:“秦失其鹿,~。”【词语疾走先得】  成语:疾走先得汉语大词典:疾走先得

  • 淮王鸡狗

    同“淮王鸡犬”。清朱彝尊《折桂令》词:“神仙侣淮王鸡狗,衣冠队楚国猕猴。”偏正 语本晋·葛洪《神仙传·刘安》:“时人传八公、安临去时,馀药器置在中庭。鸡犬舐啄之,尽得升天。”因以“淮王鸡狗”比喻攀附权

  • 汗牛

    同“汗牛马”。宋俞文豹《吹剑四录》:“汗牛试卷浩无涯,划尽雷同别一家。”清赵翼《香牛皮席》诗:“笑我著书曾未寸,翻教忝窃汗牛名。”【词语汗牛】   汉语大词典:汗牛

  • 讼棠

    源见“召公棠”。指政简刑清、人民仰戴的官府。宋洪适《贺方镇江启》:“讼棠可款,曾无步武之遥;荫樾焉依,更借齿牙之助。”【词语讼棠】   汉语大词典:讼棠

  • 曲肱枕

    《论语.述而》:“子曰:‘饭疏食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’”孔子说,吃粗饭,喝清水,曲臂代枕而睡,虽然清苦但确实也乐在其中。至于用不义的手段得到的富贵,对于我来说就像

  • 牺尊沟断

    《庄子.天地》:“百年之木,破为牺尊,青黄而文之;其断在沟中。比牺尊于沟中之断,则美恶有间矣,其于失性一也。”同是百年之木,破木之后,有的做成了雕饰美丽的酒樽,有的则弃置在沟中成了一段烂木头。庄子认为

  • 韩寿偷香

    《世说新语.惑溺》载:晋贾充之女与韩寿私通情好,便将家中所藏珍贵异香送给他。不久,贾充发现此事,“乃取女左右婢考问,即以状对。充秘之,以女妻寿。”后“偷香”常与“窃玉”连用,喻指男女暗通私情。唐.刘禹

  • 控鲤琴高

    源见“琴高乘鲤”。指得道成仙者。清吴雯《赠邱成若羽士》诗:“金鹅别馆宜先客,控鲤琴高住应得。”

  • 天上两星

    同“天上使星”。明李东阳《题许给事天锡驻节宁亲图》诗:“天上两星当夜动,人间寸草尽春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