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人琴俱亡

人琴俱亡

世说新语.伤逝》:“王子猷(王徽之)、子敬俱病笃,而子敬先亡(王献之以晋孝武帝司马昌明太元十三年,即公元388年亡,年四十五岁)。子猷问左右:‘何以都不闻消息?此已丧矣。’语时了不悲,便索舆(车马)来奔丧,都不哭。子敬素好琴,便径入坐灵床上,取子敬琴弹。弦既不调,掷地云:‘子敬子敬,人琴俱亡!’因恸绝良久,月馀亦卒。”此事又见《晋书.王徽之传》。

晋人王徽之是献之的兄长,献之死后,他奔丧不哭,直上灵床取献之琴便弹,因弦音不调和而不能成曲终弹。他把琴掷在地上,十分伤痛地说:“子敬啊子敬,没想到你死后,你的琴也竟然随你一起亡故了!”

后以此用为睹物思人、悼念逝者之辞。

唐.刘禹锡《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》诗:“人琴久寂寞,烟月若平生。”(见《刘梦得集》外集七)

鲁迅《二心集.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》:“现在去柔石的遇害,已经一年有余了,偶然从乱纸里检出这稿子来,真不胜其悲痛。我想将全文补完,而终于做不到,刚要下笔,又立刻想到别的事情上去了。所谓‘人琴俱亡’者,大约也就是这模样的罢。”


主谓 人和琴都没有了。语出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伤逝》:“王子猷、子敬俱病笃,而子敬先亡……(子猷)便径入坐灵床上,取子敬琴弹,弦既不调,掷地云:‘子敬,子敬,人琴俱亡!’恸绝良久,月余亦卒。”鲁迅《二心集·做古人和做好人的秘诀》:“现在柔石的遇害,已经有一年余了……所谓‘~’者,大约也就是这模样的罢。”△用于赌物思人悼念亡友。→人亡物在 人非物是 人去楼空 睹物思人 触景生情。也作“人琴俱逝”、“人琴两亡”。


【典源】《世说新语·伤逝》:“王子猷、子敬俱病笃,而子敬先亡。子猷问左右:“何以都不闻消息?此已丧矣!’语时了不悲。便索舆来奔丧,都不哭。子敬素好琴,便径入坐灵床上,取子敬琴弹,弦既不调,掷地云:‘子敬! 子敬!人琴俱亡。’因恸绝良久,月余亦卒。”《晋书·王微之传》亦载,文大略同。

【今译】 晋代王徽之 (字子猷)、王献之 (字子敬) 兄弟两人俱病重,王献之先去世。徽之问左右的人:“怎么一点消息都听不到,这一定是死了!”说话时一点不悲痛。便让备车去奔丧,仍然不哭。王献之平素喜欢弹琴,徽之直入坐在灵床上,取下献之的琴弹,但琴弦始终调不好,把琴掷于地下说:“子敬! 子敬! 人与琴一起亡了。”痛哭良久,回去一月多也便去世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表示哀悼平辈亲属、友人去世。

【典形】 寂寞人琴、哭灵床、琴残子敬床、人琴并亡、人琴两亡、人琴痛、叹人琴、痛绝人琴、子敬琴、遗琴、灵床琴弦断。【示例】

〔寂寞人琴〕清·王摅《吊松圆诗老》:“今朝追忆东风里,寂寞人琴二十年。”

〔哭灵床〕 清·王夫之《小除夕写悲》:“摘阮已孤余醉客,碎琴垂老哭灵床。”

〔琴残子敬床〕 清·王夫之《哀管生永叙》:“笛咽山阳馆,琴残子敬床。”

〔人琴并亡〕北周·庾信《周车骑大将军宇文显和墓志铭》:“草衔秋火,树抱春霜,书剑俱没,人琴并亡。”

〔人琴两亡〕 唐·陈子昂《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》:“变化竟无常,人琴遂两亡。”

〔叹人琴〕 宋·黄庭坚《洪范以不合俗人》:“搔首金城西万里,樽前从此叹人琴。”

〔痛绝人琴〕 清·王士禛《阅先兄西樵故书泣赋》:“痛绝人琴今已矣,牙生从此竟摧弦。”

〔子敬琴〕清·王夫之《哭欧阳三弟叔敬沉湘》之四:“调孤雌霓休文句,哭碎灵床子敬琴。”


【词语人琴俱亡】  成语:人琴俱亡汉语词典:人琴俱亡

猜你喜欢

  • 素臣

    源见“素王”。又晋杜预《〈春秋经传集解〉序》:“说者以为仲尼自卫反鲁,修《春秋》,立素王,丘明为素臣。”因左丘明为《春秋》作《传》,阐《春秋》之法,明素王之道而称其为素臣。后泛称为儒家经典作注疏的经学

  • 云中鸡犬

    源见“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”。随仙道升天的鸡犬。唐罗隐《广陵开元寺阁上作》诗:“云中鸡犬刘安过,月里笙歌炀帝归。”【词语云中鸡犬】  成语:云中鸡犬

  • 鼻端生火

    《南史.曹景宗传》:“我昔在乡里,骑快马如龙……觉耳后生风,鼻头出火。”后因以“鼻端生火”形容马行疾速。元 杨维祯《奉题子昂骝马图》诗:“西家骁骑骁如龙,鼻端生火耳生风。”主谓 形容马行走疾速。语本《

  • 鹤怨猿惊

    源见“北山移文”。指厌倦官场生活,期待着归隐。宋辛弃疾《沁园春.带湖新居将成》词:“三径初成,鹤怨猿惊,稼轩未来。”并列 比喻厌倦官场,想要归隐的心情。宋·王奕《南乡子·和谢潜庵蒋山》词:“搔首倚薰风

  • 九秋鹰与十月蝇

    唐.张鷟《朝野佥载》卷四:“苏味道才学识度,物望攸归;王方庆体质鄙陋,言词鲁钝,智不逾俗,才不出凡,俱为凤阁侍郎。或问(张)元一曰:‘苏王孰贤?’答曰:‘苏九月得霜鹰,王十月被冻蝇。……得霜鹰俊捷,被

  • 物伤其类

    见〔兔死狐悲,物伤其类〕。主谓 伤,悲伤,同情。类,同类。万物对同类者遭受不幸而感到悲伤。《三国演义》第89回:“‘兔死孤悲,~’,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,往日无冤,何故害我?”△多用来比喻,前面常有“孤

  • 麋台

    源见“鹿走姑苏台”。喻指政治腐败,国家危亡。宋高似孙《松江蟹舍赋》:“忘越矢之倏西,叹麋台之交芜。”【词语麋台】   汉语大词典:麋台

  • 虎威狐假

    同“狐假虎威”。北周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或以隼翼鷃披,虎威狐假。”唐李商隐《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》:“虎威狐更假,隼击鸟愈喧。”见“狐假虎威”。北周·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或以隼翼鷃披,~。”【词语虎威

  • 鱼目混珍

    同“鱼目混珠”。唐李白《鸣皋歌送岑徵君》:“蝘蜓嘲龙,鱼目混珍。”见“鱼目混珠”。唐·李白《鸣皋歌送岑征君》:“蝘蜓嘲龙,~。”【词语鱼目混珍】  成语:鱼目混珍汉语大词典:鱼目混珍

  • 鸡声茅店月,人迹板桥霜

    茅店:茅草盖成的客店。 意谓寄宿于茅店的旅客一听鸡叫就趁着月光上路,及至走到带霜的板桥上,看见上面的足迹,知道还有更早的行人。 形容旅客早行所见景色。语出唐.温庭筠《商山早行》:“晨起动征铎,客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