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不肯过江东

不肯过江东

史记.项羽本纪》:“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。乌江亭长舣(音yǐ,整船靠岸)船待,谓项王曰:‘江东虽小,地方千里,众数十万人,亦足王也。愿大王急渡。今独臣有船,汉军至,无以渡。’项王笑曰:‘天之亡我,我何渡为!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,今无一人还,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,我何面目见之?纵彼不言,籍独不愧于心乎?’……乃自刎而死。”

公元前202年,项羽被刘邦等围困垓下,决战失利,粮尽援绝,突围南走,至乌江,以无面目见江东父老,沽名过甚,誓不过江东,自刎身亡。历代文人多以“不肯过江东”,用为赞誉壮烈义气之典,也可以用以鉴戒沽名脆弱之失。

宋.李清照《乌江》诗:“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。至今思项羽,不肯过江东。”毛泽东《七律.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》:“宜将剩勇追穷寇,不可沽名学霸王。”后句则化用其事,别出新意,一反世俗。


【词语不肯过江东】  成语:不肯过江东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山绿野

    源见“东山再起”、“绿野堂”。喻高士退隐。宋袁去华《满庭芳》词:“住个溪山好处,随缘老,蜡屐渔舟。虽难比,东山 绿野,得似个优游。”

  • 太公钓鱼

    指吕尚钓鱼渭水(今陕西中部),受到周西伯访问,任命统帅军队,建立周朝开国功勋。后以此典比喻贤人隐士待时立功,或等待君王邀请出山共取天下。太公望吕尚,是东海(东方海滨海地,约今江苏、山东沿海一带)人。先

  • 季冬诛

    《汉书.司马迁传》:“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今少卿报不测之罪,涉旬月,迫季冬,仆又薄从上上雍,恐卒然不可讳。”唐.颜师古注:“不可讳谓安死也。”“季冬”为冬季的第三个月,即农历十二月。汉代每年于十二月处

  • 惴惴不安

    原作“惴惴其栗”。惴惴,恐惧貌。原指心情恐惧,后则泛指心情忐忑不安。公元前621年,秦穆公死,以秦国有名良臣奄息、仲行、鍼虎等一百七十余人殉葬。秦国人都极为惋惜,他们作《黄鸟》一诗以表示自己的心情。诗

  • 白鸥盟

    源见“鸥鹭忘机”。与白鸥为友。喻隐遁避世。宋黄庭坚《奉同子瞻韵》:“老骥心虽在,白鸥盟已寒。”

  • 犀照

    源见“犀照牛渚”。喻指明察。清袁枚《黄河秋决闻陕督尹公移节清江寄呈》诗之二:“麈谈立止黄河浊,犀照玄愁水府寒。”【词语犀照】   汉语大词典:犀照

  • 郑人买履

    讽刺那些只相信教条,不顾客观实际的人。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,先用尺子量了量脚而把尺子放在坐位上,到集市上去买的时候却忘了带。待到挑好了鞋,才想起没有带尺子,又跑回家去取。再到集市上时,集市已散,鞋也没有

  • 掷地有声

    同“掷地金声”。《诗刊》1978年第6期:“这掷地有声的诗句,岂但是诗人一个人的情态,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。”述补 ①形容文辞优美。语本《晋书·孙绰传》:“(孙兴公作《天台赋》成)以示友人范荣期,云

  • 娄公唾

    源见“唾面自干”。谓待人宽容忍让。明李东阳《胡忠安公挽诗四十韵》:“面受娄公唾,身无董氏弦。”

  • 宁可玉碎,何能瓦全

    见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。《资治通鉴·陈纪·武帝永定三年》:“安有弃其本宗而从人之姓者乎? 丈夫~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