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不求甚解

不求甚解

原指读书不咬文嚼字,而领会要旨。现在指领会不求深刻,只停留在一知半解。陶潜(372-427年),又名渊明,字元亮,浔阳柴桑(今江西九江)人。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。出身士族,家道中落。曾任江州祭酒、镇军参军,彭泽令等低微官职。当时正值士族门阀地主把持政权之时,官场黑暗腐败,乃决心归隐。其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农村生活,语言质朴自然,而又极其精炼,具有独特风格,对后世影响很大。陶渊明年少时,志趣高远脱俗,曾经写了篇《五柳先生传》以明其志。其中说:“这位先生也不知是何许人,姓名字号都不清楚,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,故以五柳先生为号。他性情闲静,不爱说话,不追求荣华富贵,喜好读书,读书时领会文章的主旨而不在词句上浪费工夫,每次遇到书中意旨和自己相合,便高兴地忘记了吃饭。”

【出典】:

宋书》卷93《陶潜传》2286页:“闲静少言,不慕荣利。好读书,不求甚解,每有会意,欣然忘食。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朱国祯《涌幢小品·己丑馆选》:“读书不求甚解,此语如何?曰静中看书,大意了然。”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4回:“姑娘听了,也不求甚解,但点点头。” 孙中山《民族主义第六讲》:“普通人读书,虽然常用那一段话做口头禅,但是多是习而不察,不求甚解,莫明其妙的。”


述宾 原指读书只求领会精神实质,而不刻意于咬文嚼字。现多指学习不认真,不求深入理解。语出《陶渊明集·五柳先生传》:“好读书,不求甚解。”刘卫华、张欣武《哈佛女孩刘亦婷》:“如果大人在传授知识的时候遇到难点、疑点就绕过去,孩子就会养成~的坏习惯,日后在学习上肯定会把漏洞百出当正常。”△用于描写读书不认真,也指读书的一种方法,只要大概了解,不必去追根究底。 →囫囵吞枣 生吞活剥 ↔穷源竟委 拔树寻根 寻根究底


解释解:明白,理解。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,不刻意在字句上花功夫。后指对待学习、工作不认真,不求深入理解。

出处东晋·陶渊明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不慕利,好读书,不求甚解,每有会意,便欣然忘食。”

东晋大文学家陶渊明辞官归隐后,便过起“躬耕自资”的隐士生活。到了晚年,生活困苦窘迫,但他并不后悔自己选择的生活道路,而是以古代的圣贤颜回自比,清高洒脱,怡然自得。《五柳先生传》是他晚年表明自己心志的一篇作品,文章以“五柳先生”自比,说: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,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字号。因为住宅边有五棵柳树,就以“五柳”作为称呼。他性格闲静,言语不多,不慕名利。喜欢读书,重在把握主旨、要领,而不钻牛角尖,不过分在字句上进行繁琐考证。每有新的领悟,就高兴得忘了吃饭。天性好酒,但因为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。亲戚或老朋友知道这种情况,有时就准备了酒请他来喝。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,想着一定要喝醉才行。喝醉退席后,也并不在乎离开还是留宿。家里四壁空空,遮不住风吹和日晒。短短的粗布衣服破破烂烂,补丁重叠;家里常常断粮,但心里安宁恬淡。他常写文章自娱自乐,显示自己的志趣。他完全忘记了得失,并坚守这种原则,直到生命的结束。

近义囫囵吞枣

反义追根究底

例句

如果我们在学习上的态度是不求甚解的话,那么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。


【词语不求甚解】  成语:不求甚解汉语词典:不求甚解

猜你喜欢

  • 梦叶非熊

    源见“非熊兆”。指承担宰辅重任。宋 赵福元《沁园春.庆赵运干》词:“后五日,有竹湖公相,梦叶非熊。”

  • 东观续史

    《后汉书.曹世俗妻传》:“扶风曹世叔妻者,同郡班彪之女也。名昭,字惠班,一名姬,博学高才。世叔早卒,有节行法度。兄固著《汉书》,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,和帝诏昭,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……时《汉书》始

  • 修月户

    源见“玉斧修月”。指神话传说中修月的人家。宋陆游《梅花》诗之三:“屑玉定烦修月户,堆金难买破天荒。”

  • 何不食肉糜

    肉糜:即肉粥。 劝饥民为何不吃肉粥,这是昏庸无知的晋惠帝的故事。 后因用作指斥在位者不知民间疾苦之辞。语出《晋书.惠帝纪》:“及天下荒乱,百姓饿死,帝曰:‘何不食肉糜?’其蒙蔽皆此类也。”清.昭槤

  • 怀赵

    《史记.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廉颇居梁久之,魏不能信用。赵以数困于秦兵,赵王思复得廉颇,廉颇亦复思用于赵……赵王以为老,遂不召。楚闻廉颇在魏,阴使人迎之。廉颇一为楚将,无功,曰:‘我思用赵人。’廉颇卒死

  • 余桃啖君

    《韩非子.说难》:“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。卫国之法,窃驾君车者罪刖。弥子瑕母病,人间往夜告弥子。弥子驾君车以出,君闻而贤之曰:‘孝哉,为母之故,忘其刖罪。’异日,与君游于果园,食桃而甘,不尽,以其半啖

  • 自有公论

    自然有公正的舆论。《世说新语.品藻》:“王大将军下,庚公问:‘闻卿有四支,……何者居其右?’王曰:‘自有人。’又问:‘何者是?王曰:‘噫,其自有公论。’”王大将军:王敦。【词语自有公论】  成语:自有

  • 茅容割鸡

    《后汉书.郭太传》附茅容:“茅容字季伟,陈留人也。年四十余,耕于野,时与等辈避雨树下,众皆夷踞相对,容独危坐愈恭。林宗行见之而奇其异,遂与共言,因请寓宿。旦日,容杀鸡为馔,林宗谓为己设,既而已供其母,

  • 九龄之梦

    参见:梦龄增寿

  • 出其不备

    同“出其不意,攻其无备”。《红楼梦》七三回:“黛玉笑道:这倒不是道家法术,倒是用兵最精的所谓‘守如处女,出如脱兔’,‘出其不备’的妙策。”述宾 犹“出其不意”。《红楼梦》73回:“黛玉笑道:‘这倒不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