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不失其赤子之心

不失其赤子之心

赤子:婴儿 意谓能保持那种婴儿的天真纯朴之心。 形容人心地纯洁。语出《孟子.离娄下》:“大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。”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:“词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贫非病

    源见“原宪贫”。谓安贫乐道。唐韦应物《酬张协律》诗:“当以贫非病,孰云白未玄。”【词语贫非病】   汉语大词典:贫非病

  • 穷乃工诗

    唐.韩愈《荆潭唱和诗序》:“夫和平之音淡薄,而愁思之声要妙;欢愉之辞难工,而穷苦之言易好也。”宋.欧阳修《梅圣俞诗集序》:“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。夫岂然哉?盖世所传诗者,多出于穷苦人之辞也。凡士之蕰

  • 巨骨出吴

    《国语.鲁语下》:“吴伐越,堕会稽,获骨焉,节专车。……客执骨而问曰:‘敢问骨何为大?’仲尼曰:‘丘闻之,昔禹致群神於会稽之山,防风氏后至,禹杀而戮之,其骨节专车。此为大矣。’……”孔子能引经据典解释

  • 扊扅

    源见“扊扅歌”。借指曾共贫寒的妻子。宋杨万里《又跋简斋与夫人帖》诗:“家在钱塘身在苏,扊扅消息近来无。”清孙枝蔚《自邑中归田作》诗:“上当念先人,下当虑扊扅。”【词语扊扅】   汉语大词典:扊扅

  • 眼中刺

    同“眼中钉”。唐白居易《母别子》诗:“新人迎来旧人弃,掌上莲花眼中刺。”【词语眼中刺】  成语:眼中刺汉语大词典:眼中刺

  • 絮酒炙鸡

    源见“炙鸡渍酒”。指祭品。常用为悼念朋友之词。明方孝孺《与讷斋先生书》:“伏枕呻吟作一文,谨奉去,朔日奠……絮酒炙鸡,恐不蠲洁,不复赍上。”【词语絮酒炙鸡】  成语:絮酒炙鸡汉语大词典:絮酒炙鸡

  • 应璩三人

    《文选》卷二十一,三国魏.应璩《百一诗》:“问我何功德,三入承明庐。”唐.李善注:“璩初为侍郎,又为常侍,又为侍中,故云‘三入’。陆机《洛阳记》曰:‘吾常怪谒帝承明庐,问张公,张公云:魏明帝在建始殿朝

  • 墙东隐

    源见“墙东”。指避世不仕者。唐李端《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》诗:“本是墙东隐,今为瓮下仙。”【词语墙东隐】   汉语大词典:墙东隐

  • 令原之戚

    源见“鹡鸰在原”。指兄或弟去世。宋张世南《〈游宦纪闻〉序》:“绍定改元,适有令原之戚,闭门谢客,因追思,捉笔纪录,不觉盈轴,以‘游宦纪闻’题之。”偏正 谓兄弟去世的悲伤。语本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“脊

  • 行尸走肉

    喻庸碌无能,活在世界上徒具形骸而已。晋代王嘉《拾遗记.后汉》:“(任末)临终诫曰:‘夫人好学,虽死若存;不学者,虽存,谓之行尸走肉耳。’”并列 行尸,走动的尸体。走肉,会走动,但没有灵魂的肉体。比喻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