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三饷

三饷

明末为筹集抵御后金和镇压农民起义的军费在田赋上的加派,即辽饷、剿饷和练饷三项赋税的合称。辽饷为明末辽东驻军饷项,又指筹措此军饷加派的赋银。到崇祯(明思宗年号,1628-1644年)末年,辽饷加派赋银达到900万两。剿饷为明末镇压农民起义所筹军饷,又指筹措此军饷加派的赋银。仅崇祯十年(1637年)一年里就征收赋银330万两。练饷指明末为练兵所筹军饷,又指筹措此军饷加派的赋银。崇祯十二年(1639年),为抽练边兵(正规军)和加练乡兵,除续征剿饷外,又加征田赋每亩练饷银一分,共增征田赋730万两。三饷的加派反映了明末统治的腐败,使已经激化的社会矛盾更趋尖锐,并成为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【出典】:

明史》卷78《食货志二》1904页:“御史郝晋亦言:‘万历末年,合九边饷止二百八十万。今加派辽饷至九百万。剿饷三百三十万,业已停罢,旋加练饷七百三十余万。自古有一年而括二千万以输京师,又括京师二千万以输边者乎?’疏语虽切直,而时事危急,不能从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赵翼《廿二史札记》卷36《明末辽饷剿饷练饷》:“于是又从嗣昌及督饷侍郎张伯鲸议,剿饷外又增练饷七百三十万。”《续文献通考·田赋考》二:“盖自神宗末,增赋五百二十万;崇祯初,再增百四十万;总名辽饷。至是复增剿饷练饷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子之爱人,伤之而已

    你对他的这种喜爱,不过是伤害他罢了。 表示爱之不以其道,爱之适足以害之。语出《左传.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子产曰:‘不可。人之爱人,求利之也。今吾子爱人则以政,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,其伤实多。子之爱人,伤

  • 空弦

    源见“空弦落雁”。未上箭的弓弦。常用以称赞箭法高明或喻再次打击。宋辛弃疾《木兰花慢.滁州送范倅》词:“目断秋霄落雁,醉来时响空弦。”【词语空弦】   汉语大词典:空弦

  • 井底观天

    源见“坐井观天”。比喻见闻不广,学识不博。亦用为谦词。元周德清《一枝花.遗张伯元》套曲:“向管中窥豹那知外,坐井底观天又出来。”

  • 伯奇掇蜂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五一一引汉蔡邕《琴操》曰:“尹吉甫,周卿也,子伯奇,母早亡,吉甫便娶后妻。妻乃谮之于吉甫曰:‘伯奇见妾美,欲有邪心。’吉甫曰:‘伯奇慈仁,岂有此也。’妻曰:‘置妾空房中,君登楼察之。’妻

  • 滕廛

    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:“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,自楚之滕,踵门而告文公曰:‘远方之人,闻君行仁政,愿受一廛而为氓。’”后因以“滕廛”指仁里,乐土。宋刘辰翁《水龙吟.和清江李侯士弘来寿》词:“安得滕廛,移将近

  • 望夫云

    云南洱海中所起的云。《述异记》:“赵州有洱海,土人诣大理必由之。然风波甚恶,其海中有望夫云起,则不敢行。相传镇一孽龙在海中央,其雌龙在苍山,每欲相会,则苍山云起,排如阶级,环二十里,至海中而止。是日狂

  • 崩角

    《书.泰誓中》:“百姓懔懔,如崩厥角。”孔传:“言民畏纣之虐,危惧不安,若崩摧其角,无所容头。”孔颖达疏:“以畜兽为喻。民之怖惧,若似畜兽崩摧其头角然。”后因以“崩角”形容恐惧不安。唐张说《圣德颂》:

  • 陈登傲

    源见“元龙高卧”。指豪放不拘礼俗。明 汤式《一枝花.言志》套曲:“自怜王粲狂,莫怪陈登傲。”

  • 圣主垂衣

    《易.系辞下》:“黄帝、尧、舜垂衣裳而天下治,盖取诸乾坤。”形容天下太平,无为而治。元本高明《琵琶记.旌表》:“玉烛调和,圣主垂衣。”主谓 垂衣,原谓定衣服之制,示天下以礼。后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。谓

  • 牧羊金华

    源见“叱石为羊”。指入山学道成仙。宋黄庭坚《赠别李端叔》诗:“牧羊金华道,载酒太玄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