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一国三公

一国三公

左传.僖公五年》:“初,晋侯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与屈,不慎,寘薪焉。夷吾诉之。公使让之。士蒍……退而赋曰:‘狐裘尨茸,一国三公,吾谁适从?’”

春秋时,晋献公使大夫士蒍为重耳、夷吾构筑蒲和屈的城墙,不慎将柴薪填进去一些。晋献公斥责上蒍,士蒍辩解说,治国在于有德,有德则民服,无城国亦可保,能施德于民,则宗子之城自然就坚固了。士蒍退朝出来;赋诗发牢骚说:“晋国政局乱纷纷,就像狐皮上的茸毛一样,一国之中三个国君,叫我服从谁呢?”后因用为政出多门,权势分散的典故。

唐.杜甫《草堂》:“一国实三公,万人化为鱼。”


主谓 一个国家三个主公。比喻政令分歧,事权不一。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74回:“武夫当道势汹汹,~谁适从。”△多用于政事管理方面。→政出多门 无所适从 ↔天无二日 民无二王


【词语一国三公】  成语:一国三公汉语词典:一国三公

猜你喜欢

  • 色笔

    源见“江淹梦笔”。指生花妙笔。宋刘克庄《沁园春.答陈上舍应祥》词:“把一枝色笔,掷还郭璞;些儿残锦,回乞天孙。”【词语色笔】   汉语大词典:色笔

  • 常仪

    同“常娥”。“仪”与“娥”古同音通用。清秋瑾《忆梦月》词:“多事却笑云痴,不肯现出常仪。”【词语常仪】   汉语大词典:常仪

  • 沅芷澧兰

    《楚辞.九歌.湘夫人》:“沅有芷兮,澧有兰。”谓沅水澧水两岸生长芳草。后以“沅芷澧兰”比喻高洁的人与事物。清金农《寄岳州黄处士》诗:“沅芷澧兰骚客远,朱桥粉郭酒人疏。”并列 芷,香草。指生于沅水、澧水

  • 日薄西山,气息奄奄

    见“日薄西山”。晋·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但以刘~,人命浅危,朝不虑夕。”

  • 斗草

    参见:斗百草【词语斗草】   汉语大词典:斗草

  • 媚寝

    晋.王嘉《拾遗记》卷八:“孙亮作琉璃屏风,甚薄而莹澈,每于月下清夜舒之。常与爱姬四人,皆振古绝色,一名朝姝,二名丽居,三名洛珍,四名洁华,使四人坐屏风内,而外望之如无隔,惟香气不通于外,为四人合四气香

  • 看朱成碧

    南朝.陈.徐陵《玉台新咏》卷六载南朝.梁.王僧孺《夜愁示诸宾》诗:“谁知心眼乱,看朱忽成碧。”大凡人在意绪纷乱或愁闷萦怀时,常有不辨五色的反常现象。诗人用“看朱成碧”描绘此种心境,颇能传神。后因以形容

  • 钩心斗角

    唐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五步一楼,十步一阁,廊腰缦回,檐牙高啄,各抱地势,钩心斗角。”本指建筑物结构错综交叉、精巧工致。后亦形容诗文布局结构精巧工致、回环错落。清梁绍壬《两般秋雨盦随笔.咏物诗》:“近时

  • 以碫投卵

    用砺石打鸡蛋,必然一碰就破。比喻做事一定成功。《孙子.势篇》:“兵之所加,如以碬投卵者,虚实是也。”碫( ㄉㄨㄢˋ duàn ):磨刀石。偏正 碫,砺石,磨刀石。用磨刀石打蛋。比喻以强攻弱,必定成功

  • 鬼笑人

    同“鬼笑穷”。宋陆游《苦贫》诗:“熟思岂是天贫我,妄计还忧鬼笑人。”【词语鬼笑人】   汉语大词典:鬼笑人